古代苏州套色版画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stie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版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到明末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苏派版刻。清代康熙中后期始,苏州套色版画开始勃兴,雍正、乾隆年间为苏州套色版画鼎盛时期,至嘉庆年间趋向衰微,期间作品被称为“姑苏版”。至道光年间,“泰西笔法”的姑苏版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民俗性质较强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古代苏州套色版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艺术特质。苏州古代套色版画每个发展阶段不同风格的形成,或者阶段与阶段之间风格的转变,受到了社会时代因素的制约,因此,古代苏州套色版画的艺术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呈现多样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苏州套色版画每一发展阶段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其艺术风格各异,更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效果。根据苏州古代套色版画受众的不断改变,文化内涵也不断变化这种发展状况,本文按照古代苏州套色版画具有较为鲜明的不同艺术特征做三大历史分期的划分,分别是康熙中期以前的姑苏古版,以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写实工笔为主调,以近似没骨法多版套印;康熙中后期、雍正、乾隆以及嘉庆时期的姑苏版,以写实风格的风景风俗画为主体,以“仿泰西笔法”为画风特点,主要甩木版画仿铜版画的排线法刻制,套印和手工敷色完成印制;道光中后期形成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以民间性、民俗性为艺术表现特征,通过平板平色的方法套印。本文对古代苏州套色版画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做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对关于古代苏州套色版画发展中的一些历史疑问进行探究,对其中的缺失环节进行挖掘和整理,对各个分期的不同画风和印制技法做详尽剖析,力求忠实拾掇古代苏州套色版画的历史碎片。同时,通过图像材料的有序排列,还原了古代苏州套色版画不仅仅是通常人们熟知的清末衰落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而是一个具有历史延续性和变革性的完整的发展过程。古代苏州曾制作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套色版画,并且东传日本,对日本浮世绘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本文通过较为详尽的分析,证明了姑苏版中的对屏画是为日本对屏度身定制的;古代苏州套色版画也曾深深地吸引着17、18世纪的欧洲人,法国的一些城堡里不单单有中国高档的瓷器,也有古代苏州套色版画作为上层人士的时尚装饰。可以说,17、18世纪风靡欧洲的“中国热”中,苏州套色版画是其中一抹艳丽的亮色。
其他文献
天疱疮又称作火赤疮,是以皮肤起燎浆水疱,小如芡实,大如棋子,皮破流津,缠绵不愈的大疱性皮肤病。可伴有内脏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心火脾湿,兼感风热暑湿之邪,熏蒸肌肤而
摘要:在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子游戏娱乐的需求也日益高涨。而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涌现,更是为电子游戏提供了高速发展的平台。特别是Iphone智能手机和Android智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加速的城镇化发展,我国的电梯行业正经历着一个高速的发展期。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在电梯的产量、保有量、增长率方面已超越美
随着无线通信、物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室内无线定位技术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研究了几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室内定位算法基础上,提出改进算法—基于牛顿插
磨削强化技术是利用磨削过程中磨削热和磨削力的耦合作用对工件表层进行强化处理,使表层硬度提高,产生强化层。利用此项技术可将磨削加工与热处理工艺结合在一起,从而简化工
离子镀膜设备具有成膜速度快、所制膜层与基体结合力强和膜层更致密等优点,因此在真空镀膜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本文旨在运用电弧离子镀技术来实现钢领的低温镀膜,并使所镀制膜
随着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机械工业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电火花机床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小型电火花机床为主的电化学腐蚀加工已经较难满足这一发展要求,开始向大型化方
目的:通过对牛建昭教授治疗卵巢早衰及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研究,找到其中的用药规律,使其经验得到更好的推广,同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医案学习和经
LIM同源盒基因(LIM homeobox gene)家族成员之一的Lhx8与胚胎时期胆碱能神经元的发育有关,但是对于其在海马胆碱能神经再生中的作用及诱导其上调的机制尚未见有报道。本课题
赫尔巴特通常被看成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其课程思想特征一般被概括为"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这种概括实际上是对赫尔巴特课程思想原旨的误解,其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