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饥饿是食物供应或摄入受到限制而使机体处于营养物质和能量摄入不足或缺乏的状态。自噬是在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重要生物学现象,广泛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其主要作用之一是降解细胞自身物质并利用降解产物提供能量和重建细胞结构、维持细胞稳态。本研究拟探讨饥饿对大鼠心肌自噬的影响,为整体水平的自噬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105只,3月龄,体重330~37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C组,n=15)和饥饿模型组(S组,n=90);其中,S组根据饥饿时间又随机分为六个亚组(n=15),饥饿1d组(S1亚组)、饥饿2d组(S2亚组)、饥饿3d组(S3亚组)、饥饿5d组(S5亚组)、饥饿7d组(S7亚组)和饥饿9d组(S9亚组)。饥饿期间无饲料供应,自由摄水。饥饿处理后,采用2%多聚甲醛-2.5%戊二醛磷酸盐缓冲液固定心肌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采用4%多聚甲醛磷酸盐缓冲液固定心肌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LC3与Beclin 1的表达水平。结果1 HE染色观测结果:C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结构正常;与C组比较,S组心肌组织呈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病理改变加重。2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C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S组可见线粒体呈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病理改变加重,可见分隔膜与自噬体结构。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C组比较,S组各亚组大鼠心肌组织LC3与Beclin 1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组各亚组间两两比较,LC3与Beclin 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在S1亚组和S2亚组,LC3与Beclin 1表达持续增高,于S2亚组达到峰值后表达逐渐下降,在S7、S9亚组,LC3与Beclin 1表达再次升高。4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S组各亚组大鼠心肌组织LC3与Beclin 1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组各亚组间两两比较,LC3与Beclin 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在S1亚组和S2亚组,LC3与Beclin 1表达持续增高,于S2亚组达到峰值后表达逐渐下降,在S7、S9亚组,LC3与Beclin 1表达再次升高。结论饥饿状态下大鼠心肌组织LC3与Beclin 1表达上调,短期饥饿2天LC3与Beclin 1表达达到峰值,自噬增强,长期饥饿LC3与Beclin 1表达再次上调,自噬体数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