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lwoyao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涵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现,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1)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池莉小说既有对慈爱、无私的母爱的歌颂,同时也有对传统“慈母”形象的消解。她笔下的母亲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从而撕裂了传统作品中所虚构的“母亲完美无缺”的神话。 (2)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为之动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情乐章。而池莉却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再到“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和谐”,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和对两性关系走向和谐的真诚期待。 (3)逐渐鲜明的女性意识。池莉从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就开始了对女性的持久关注。从大胆地对男人说“不”到追求和探寻女性真正的独立与自主,其小说的女性意识逐渐鲜明。 (4)女性意识逐渐鲜明的深层动因。首先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对女性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女性作家池莉很自然的将自己的创作与女性主义理论产生了钩连。其次是社会处于转型期间,时代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契机,池莉正是在这种转机中把社会经验化为对普通人生活的关照。再次是作家创作的自觉选择,这和作家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
其他文献
疾病的隐喻与疗救是百年中国文学的突出主题,也是巴金四十年代小说创作值得关注的重要成就之一,然而纵观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人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存在着种种偏颇。对于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做事原则,深刻体现为我们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因此,中西方文化之间无疑会存在差异,尽管中西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段玉裁的代表作。他博采众说成为词义引申的集大成者。而作为《说文解字注》的前身的《说文解字读》的词义引申也是我们研究《说文解字注》词义引申体系
本文对受鲁迅先生影响至深的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国民性思想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陈映真秉承了鲁迅先生沉顿阴郁的风格,沿着其未酬的心愿,继续对国民性进行探寻。陈映真坚持其现实
苏雪林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著作等身的学者、桃李满天下的教授。她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翻译、文艺批评和学术研究等领域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建树。但由于
丁玲的作品被称为女性文学,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致,写出了女性意识最初然而也是最根本的觉醒。她用细腻的笔展示女性从迷失与挣扎、苦闷与觉醒、从反叛到回归的心路历程。
为什么营养专家的建议总是变来变去,往往又相互矛盾?到,底谁的建议更加可信?  在越来越关注健康的今天,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今天报纸上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明天广播里又讲:“饭后百步走,活不到九十九。”甲专家今天说:“菠菜炒豆腐搭配最合理。”乙专家明天又讲:“菠菜炒豆腐不利于钙吸收,不能吃。”面对众说纷纭的说法,说得老百姓是云里雾里,不知道该相信谁,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