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代烃水体污染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吸附技术由于反应快速、简单操作等特点被广泛研究,寻找高效吸附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活性炭纤维和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进行改性,制备了ACF/SiO2和UiO-66/GrO复合材料,研究其对水中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T)、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和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PCE)的吸附性能,并探讨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吸附机理等。制备了ACF/ZnO、ACF/La2O3和ACF/SiO2三种改性材料,研究表明,ACF/SiO2复合材料吸附效果最好。表征显示SiO2颗粒成功负载到ACF表面;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下降,但孔径增大。研究ACF/SiO2对CT、TCE和PCE吸附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同一浓度下,三种氯代烃(Chlorinated hydrocarbons,CHCs)的去除效率为RPCE>RTCE>RCT,随着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加,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下降;低温条件下有利于CHCs的去除;溶液pH和盐度对CHCs的去除影响较小;ACF/SiO2对CHCs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均可较好的模拟吸附过程;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ΔG0<0、ΔH0<0、ΔS0>0,表明吸附是自发、放热和熵增加的物理过程;吸附反应中主要受到色散力的影响。制备了UiO-66/GrO改性材料,研究表明,GrO含量高(10%)时阻碍UiO-66的晶化形成。通过XRD、SEM、FTIR和BET对其表征分析,复合材料衍射峰强度随GrO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颗粒形貌随着GrO的增加而呈现不规则化;UiO-66/GrO-5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研究UiO-66/GrO-5对CT、TCE和PCE吸附性能影响,研究表明,污染物的去除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溶液中碱性或高温条件下不利于UiO-66/GrO-5对CHCs的去除;UiO-66/GrO-5对CHCs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均可较好的模拟吸附过程;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ΔG0<0、ΔH0<0、ΔS0>0,表明吸附是自发、放热和熵增加的过程;比表面积、表面分散力和缺陷的增加是提高UiO-66/GrO材料吸附CHCs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