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仪的美学思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乃至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意义,蔡仪一生忠诚地信奉马克思主义思想,所作学术工作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事业紧密相联,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长河中,蔡仪美学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个案。本文试图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蔡仪美学思想,正确对待和公正历史评价这些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事业而奉献终生的老一辈美学家,并从中总结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中国经验,在这些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资源中找寻真正有价值、有活力的因子,从而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未来发展有所启发和贡献。据此,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即上中下三编,内容共有九章。上编是蔡仪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之叙述,有三章的内容。主要是客观叙述和概括蔡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背景和内容,包括蔡仪的人生历程,学术发展道路,学术思想的鲜明特色,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理论依据及其主要内容体系。第一章是蔡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概观,分为四节。先介绍蔡仪的生平及学术生涯;接着叙述蔡仪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成就;然后概括蔡仪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鲜明特色;最后是蔡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依据。第二章是蔡仪美学的方法论研究,分为三节。第一节是蔡仪对三大旧美学方法的批判。第二节是关于蔡仪新美学研究的新方法。第三节是论述蔡仪美学新方法的哲学基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或唯物辨证认识论。第三章是蔡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分为现实美论、美感论和艺术论三个部分。现实美论部分是蔡仪关于美的存在和本质的,包括蔡仪批判旧美学的“主观的美”和关“美本质”的看法。美感论就是关于“美的认识”,在批判旧美感说的基础上,有美的认识论、形象思维论、美的观念论、美感性质论和美感形态论。艺术论是关于“美的创造”内容的,包括艺术论的理论前提、艺术的根本性质、艺术的认识规律和艺术的典型形象理论。中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下蔡仪美学思想之评判,内容共有三章。本编把蔡仪美学思想放回历史场,从20世纪三次美学论争来进行定位和批判,主要是弄清楚蔡仪美学思想在这三次美学论争中具体呈现什么样的形态,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成和确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公正、客观地评价蔡仪美学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史,乃至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位置。第四章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美学论争——双峰对峙中蔡仪美学的构建路径,共有三节。第一节是20世纪第一次美学热潮及美学论争的概述。第二节是双峰对峙的两大美学构建路径,主要是研究朱光潜和蔡仪所代表的不同美学研究的理论渊源和研究方法,以及两者不同的美本质观点和分析路向。第三节是第一次美学论争中蔡仪美学的贡献,其《新美学》是中国第一本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著作,意味着中国形态、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启航,其在20世纪40年代的两本专著中彻底地批评了西方美学思想体系,开拓了哲学美学的新方向。第五章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美学论争——四大美学形态中唯物认识论的影响,共有三节。第一节是第二次美学论争的概述,包括背景、过程和成就。第二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四大形态的论争焦点,主要有关于美本质、美感问题和自然美等的论争。第三节是第二次美学论争中蔡仪美学的价值,蔡仪美学思想给建国后中国美学思想体系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和批评的初本,第二次美学论争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美学研究中哲学基础的地位,此外由于蔡仪美学思想的影响,第二次美学论争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在新中国美学得到坚持和宣传。第六章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美学论争——蔡仪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体系确定,共有三节。第一节是第三次美学论争的概述。第二节是第二次美学论争围绕《手稿》展开的主要方面,有关于《手稿》中人本主义思想的美学论争、“人化的自然”的美学论争、美的规律的论争、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之论争、美和美感关系、自然美等的论争。第三节是第三次美学论争中蔡仪美学的意义,蔡仪在这次美学论争中批判了实践美学,同时坚持、丰富和完备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认识论美学体系。下编是论述蔡仪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之当代续承,从而认真挖掘蔡仪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和学术生命力。有两章的内容。本编一方面把蔡仪思想放到中国乃至世界的当代美学发展中来观照,来重新认识蔡仪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当代的学术价值和拓展空间,以及围绕蔡仪美学思想展开中西当代美学对话和沟通的可能;另一方面,还要把蔡仪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案,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经验和问题,给当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以借鉴和启示,这也是蔡仪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在当下的重要意义和生命力所在。第七章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本章试图寻找出蔡仪美学思想中,对于中国美学的当代发展仍然有价值、有生命力的地方。这一章的内容既包括蔡仪美学带来美学学科知识增长的学术贡献部分,这一部分是从蔡仪美学的内部思想和特征进行挖掘的,论述了蔡仪美学还有哪些内在价值在当代仍然是值得肯定的,包括对于审美研究对象的重视、对于审美认知过程的科学探索、对于审美教育作用的续承等。此外本章还论述了蔡仪美学在当代的拓展空间和学术生命力的续接所在。蔡仪美学在新世纪是可以焕发新生命的,蔡仪美学的拓展应该直接对接当代美学的未来发展。一方面蔡仪认识论美学可以通往科学主义的认知美学;另一方面蔡仪的自然美论是可以和西方的当代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等自然美学进行对话。蔡仪美学的内在价值和拓展空间,这两者都对当代美学发展本身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第八章是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角度来研究蔡仪美学。因为蔡仪美学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所以本章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蔡仪美学结合起来研究,把蔡仪的美学思想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建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九章是结束语,是蔡仪美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未来展望,一方面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道路、发展现状和未来愿景;另一方面是蔡仪美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推动和未来发展路向。上中下三编之间关系和研究思路是这样的:上编是从蔡仪个人本位出发,围绕蔡仪自身,介绍他的生平、学术建树和美学思想体系;中编是从历史角度出发,把蔡仪与他同时代人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完整、真实还原他们的美学论争,从而理解蔡仪美学的独特贡献和价值;下编是从当代视野出发,把握在当下和未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中,蔡仪美学可以提供的经验总结、学术因子和拓展空间,从而把蔡仪美学的生命力融入到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中去。
其他文献
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卫星姿态、沿步进方向失配角参数对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定位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参数偏差对图像定位的影响有很强的规律性;参数的偏
2003年1月-2005年8月,我们使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60例,并以甲氨蝶呤作为对照药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15年,中国纪录片市场平稳运转,产业发展较快。专业纪实频道整体投入量收缩,内部市场格局出现重大调整。海外推广整体表现不佳,全年签约额及输送小时节目数量均较之上年有较
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足球专修课、普修课、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的比较分析,明确各性质足球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合理选择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
<正> 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至上唇系带。行于背部正中,多次与
<正> 督脉的循行,除主干外,有关分支的记载均出自《素问·骨空论》。督脉的分支应为几条,近来,有关经络学的论述,如《经络学》、《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等书均认为,
通过对大学体育足球教学课,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专修课程的横向比较与分析研究,明确了不同足球课程性质的培养目标与教学任务,以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有
本文论述了关于校本课程《杨家埠木板年画引入高中美术教学环节》的设计、开发与应用。阐明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策略的贯彻落
未成年犯罪低龄化、暴力化的社会现象,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焦虑和担忧。刑法作为最后的社会防卫手段,却显得力不从心,收效甚微。为有效解决低龄犯罪"恶性"难题,社会各界主张降低
<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实验探究和社会责任。而理性思维是中学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有很多具体表现,如基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