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脏瓣膜疾病也是造成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老年瓣膜病日趋增多并且手术需求提高,由于心脏外科手术方式以及体外循环等各种技术的日趋成熟,年龄因素已不是手术禁忌证,但因为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故本研究将比较≥60岁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和<60岁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行心脏瓣膜手术10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分为≥60岁和<60岁两组,≥60岁组557例,男255例,女302例,年龄60~75岁(64.1±5.4岁);在病因方面,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43例,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包括退行性瓣膜病变等)214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30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29例,双瓣膜置换术(DVR)114例,二尖瓣成形术(MVP)23例,三尖瓣成形术(TVP)95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60岁组采用生物瓣69例,机械瓣370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60例;术前常规行冠脉造影,同期合并行CABG(其中大部分为两支病变)60例,其余为左房血栓清除术,左房折叠术、射频消融等;心功能分级(NYHA)IV级121例,Ⅲ级335例,Ⅱ级101例。<60岁组519例,男304例,女215例,年龄3-59岁(39.6±10.4岁);在病因方面,先天性心脏病96例,风湿性瓣膜病312例,心脏瓣膜病111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22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83例,双瓣膜置换术(DVR)95例,二尖瓣成形术(MVP)19例,三尖瓣成形术(TVP)34例,并包括行尖瓣闭式扩张术5例,<60岁组采用生物瓣15例,机械瓣451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成形术、瓣周漏、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生物瓣衰坏等原因引起)再次手术23例,多合并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结扎术等;心功能分级(NYHA)IV级14例,Ⅲ级192例,Ⅱ级31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60岁组术后死亡14例,死亡率为2.7%;<60岁组术后死亡17例,死亡率为3.1%;死亡主要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9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6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左心室破裂2例,呼吸功能衰竭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机械瓣膜故障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脑血管意外1例。应用生物瓣膜比率(2.9%vs12.5%)、呼吸机辅助时间d(1.1±0.3vs2.1±1.4)、住ICU时间d(2.3±0.7vs4.3±1.1)、住院时间d(21.7±3.9vs36.6±4.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 mm(46.3±7.2vs46.9±7.0)、LVEF%(54.9±9.2vs49.0±9.6)、死亡率(2.7%vs3.1%)、主动脉阻断时间nin(83.1±12.4vs85.9±27.1)、体外循环时间min (108.7±8.5vs119.0±29.7)等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和表3。结论:由于老年瓣膜病手术风险较大,所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完善术前准备,缩短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加强心肌保护和术后处理对老年瓣膜病患者行外科治疗也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