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粪菌移植(FMT)对结肠炎小鼠脾脏组织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表达量和Tfh/Tfr比例变化,以及结肠组织中Tfh、Tfr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探讨粪菌移植对炎症性肠病干预后疗效,并为研究粪菌移植治疗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45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TNBS结肠炎模型组、FMT干预组。造模方法为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1:1溶液灌肠,FMT组在TNBS模型小鼠基础上利用新鲜制备的粪菌液灌肠。造模成功后FMT干预7天,模型组及正常组小鼠用等体积无菌0.9%NaCl溶液灌肠7天,期间观察所有组别小鼠症状、体征,采用UC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价小鼠体质量、大便便血情况。实验终点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对结肠大体进行形态学评分(CMDI);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部分结肠组织标本采用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CD4、CXCR5、IL-21、BCL-6、Foxp3mRNA 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组织CD4+CXCR5+PD-1+Tfh、CD4+CXCR5+Foxp3+Tfr 细胞。结果在小鼠结肠炎造模过程中,模型组、FMT组小鼠均出现了活动及饮食减少、体重减轻、稀便及血便等现象。FMT组小鼠在粪菌移植之后症状逐渐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AI、CMDI、组织学评分、结肠组织CD4mRNA、BCL-6mRNA、IL-21mRNA相对表达水平、脾脏中Tfh细胞比例、Tfh/Tfr均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模型组脾脏组织Tfr细胞比例、结肠组织Foxp3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轻度升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FMT组DAI、CMDI、组织学评分、结肠组织CD4mRNA、BCL-6mRNA、IL-21mRNA相对表达水平、脾脏中Tfh细胞比例、Tfh/Tfr均低于模型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干预组Tfr细胞比例、Foxp3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TNBS诱导结肠炎小鼠症状、体征表现均较正常组出现明显病态特征,模型组DAI、CMDI、组织学评分、Tfh细胞比例及Tfh细胞相关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Tfh/Tfr比例上升。经过粪菌移植干预后,DAI、组织学评分有好转,Tfh细胞比例及Tfh细胞相关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Tfh/Tfr比例下降,说明粪菌移植可减少Tfh促炎症的表达,改善Tfh/Tfr比例,调控抑制炎症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