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其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使移动舆论场已成为当前我国最为重要的舆论策源地之一,在现实社会及网络空间中发挥着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在突发事件频发的社会转型期,新兴的移动舆论场不仅大大提升了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影响范围,还可通过制约舆论的正负发展方向影响突发事件相关问题的处置进程,为当前的社会危机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对突发事件中移动舆论场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已成为一个亟不可待的课题。移动舆论场是指由微博、微信、微视频、新闻客户端等众多移动应用总体构筑而成的公众进行信息传递、意见交流,从而形成一致性意见的时空环境。在突发事件中,移动舆论场表现出建构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动员能力强、监管难度大的动态特征,其形成由“蒸腾模式”与“瀑布模式”交互作用而成。这一形成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舆论场及网络舆论场单向线性的舆论生成方式,促进了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的互动交流,但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该场域结构的复杂性,使其更加难以把握和分析。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生成演变的四个阶段,移动舆论场分别发挥着启动、驱动、变动、阻动的不同作用,推动或制约着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发展。同时,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及相关问题的处置过程中,移动舆论场发挥了“传声筒”、“安全阀”、“催化剂”、“监控器”等正面效应,但也存在着谣言与虚假信息泛滥、主流价值观被异化、舆情监测难度大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从规范场域主体行为、完善场域规则体系、更新场域惯习系统这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