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编码算法改进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稀疏编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它在盲信号分离、特征提取、数据分类、视觉图像处理以及模式识别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算法过程是将测试样本表示为训练样本的线性组合,然后用每一类样本对应的线性组合系数和训练样本乘积来重构测试样本,最终根据最近邻来归类测试样本。如何在模式识别等领域建造高效的稀疏编码模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三种改进的稀疏编码识别算法,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如下:Contourlet变换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方向、多分辨、局域的多尺度几何图像表示方法,能够直接对二维图像进行预处理。所以在图像预处理阶段,本文使用Contourlet波变换对初始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原始图像的低频和高频特征,低频信息是原图像的平滑逼近,反映了姿态和表情的不变特征,包含了原图像的很大部分的信息量,同时四个方向的高频信息也包含非常丰富的特征,所以本文将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直接组合为一维向量,输入稀疏编码算法进行后续识别过程。也就是对图像进行快速特征提取,去除噪声和冗余,保留边缘等局部特征,同时减少数据量,这种特征提取方法与PCA相比,能够得到更好的判别特征,最终得到更高的识别率。在稀疏编码与重构识别阶段,考虑到传统的稀疏编码中遇到的问题——编码系数很杂乱或者不能满足“稀疏性”的要求时,通常不能够正确的分类分别,本文提出了稀疏编码中的一种新的重构方法,称之为较大编码系数重构。具体方法是只选择其中较大的一部分编码系数参与样本的重构过程,相当于滤去了系数中大量的冗余信息,最终使得新产生的冗余误差负责重构过程。经大量实验验证,在人脸识别中,改进算法较原有的稀疏编码算法提高了识别率,提高了算法的识别性能与适用性。在使用编码表示系数进行识别阶段,除了稀疏编码分类方法,其他的一些分类器在非线性和高维等方面分类优势明显,所以本文将稀疏编码与SVM分类器和BP神经网络分类器结合,提出稀疏表示系数为特征的分类器人脸识别方法,将稀疏表示系数作为特征输入上述两类分类器,取代直接读取传统的图像像素特征。也相当于用SvM和BP神经网络分类器取代稀疏编码算法中重构识别阶段的最近邻分类方法,使整个算法兼具多类分类器的优点,具有更好的自适应性。
其他文献
论文采用了集中式架构研究基础型无线局域网中的无线资源管理,提出了简单可行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并通过NS2平台进行了仿真验证,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了动态功率调整算法,将集
伴随着无线用户的高速增长和无线业务的快速发展,在无线频谱资源有限的现今,解决固定频谱分配策略所固有的频谱利用率低的问题成为未来通信技术突破的关键。近些年来,认知无线电
船闸人字门是航运枢纽中最重要的结构体之一,承担着航运通道的作用,具有启闭频繁,承受载荷大的特点。在工作运行中受到风浪、动水载荷、启闭机牵引等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
多媒体和大数据是未来网络的主导业务,预计2018年移动数据业务将在2012年基础上增长12倍。由于多媒体数据的信息量大,在未来网络设计中该如何利用多媒体数据内在的冗余性或相
随着计算机视觉理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逆向工程如今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经由该技术重构出来的自由曲面由于逼真度较高,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相关领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通知、合同、证书和凭证等文档被保存为文本图像。利用数字技术存储的图像,易于修改且不易察觉,文本图像多是作为一种凭证的载体,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来实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高效可靠的传递信息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高质量的视频图像传输对人们的挑战更加严峻
点模式匹配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目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由于图是描述点集结构特性的强有力的工具,因而,点模式匹配问题常常被视为图匹配问题
论文针对不同方位超分辨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现有超分辨方法的优势与局限。对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及相应的改进方法,并给出特定环境下改进方法的仿真结果。针对反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中的流量越来越丰富,并且对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网络异常流量攻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