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中国英语教育中严重的学用分离现象,文秋芳教授首先提出自主研发的“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本研究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以探究中国以英语为外语的初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能力发展路径为目的,力图解密其发展路径背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一套议论文精讲远程写作课程,其历时长度为12周。从潜在学生中精选三人参加研究,其中两名七年级学生,一名八年级学生。三名参加者的起始写作分数接近,大约是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B1水平。研究数据收集采用调查问卷、每周作文、三次半结构访谈、远程课录音和每周的反思日志并进行三角验证。所有数据通过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进行。每周的写作产出由两名人工阅卷人和一个电子阅卷网站完成。笔者对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采访数据进行转文字和编码。主要编码主题包括:家长的英语水平、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一语/中文的水平、常识的广度、独立性、创造力和意志力。主要研究结果有两个。其一,虽然三名参与者的写作进步差异比较大,在合适的条件下,“产出导向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并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尤其是他们的构思能力和语篇能力。其二,参与者的写作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家长的英语水平”比较重要,它通过家庭背景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一语/中文的水平”和“常识的广度”,作用于他们最终的写作质量,“独立性和创造力”和“意志力”是学生自身的个人品质。本研究的主要教学启示有以下:1)二语写作教师应当利用教学过程启发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2)话题知识对特定体裁的写作质量影响重大;3)教师应适当给学生提供学习方式训练以提高学习效率;4)“产出导向法”日益成熟,该理论值得推广到不同的教学场景。建议未来采用有声思维数据收集法进行纵向研究,能更系统地、较长跨时地开展英语议论文写作能力记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