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竞赛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各高校啦啦操竞赛现行制度、竞赛项目设置、运动队伍组建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剖析影响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竞赛开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竞赛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一)啦啦操运动是继健美操之后又一新兴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目前,啦啦操在福建省普通高校正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各高校运动水平明显提高,在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竞赛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福建省大运会啦啦操竞赛;二是福建省大学生啦啦操联赛;三是福建省各高校啦啦操竞赛。(二)各高校参与福建省大学生啦啦操联赛呈稳定的发展状态。参赛项目比较多的是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技巧啦啦操参赛队伍偏少。但在各高校参赛项目选择、参赛人数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三)目前,福建省各高校啦啦操竞赛开展比较普遍,举办最早的高校是福州大学,于2001年开始举办。举办届数最多的是厦门大学,迄今为止已举办了7届。各高校啦啦操竞赛举办次数主要有一年一赛和二年一赛,但在不同高校和不同地域的高校啦啦操竞赛开展年限、竞赛项目设置、竞赛规则选用、竞赛场地布置、竞赛经费来源等方面存在不均衡态势。(四)福建省各高校啦啦操竞赛项目设置比较集中的是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花球舞蹈啦啦操自选动作,还有一些高校有设置街舞舞蹈啦啦操、爵士舞蹈啦啦操。但由于各高校啦啦操裁判员级别不高以及运动员素质原因,因此,各高校在竞赛项目类型设置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啦啦操多样性、全面性项目的设置。(五)结合各高校啦啦操开展年限、项目设置、裁判员队伍组成、竞赛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来看,目前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竞赛举办比较好的三所高校有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六)福建省啦啦操教练员主要以女教练为主,年龄大部分在25—35之间,学历较高,以硕士为主。职称主要是讲师和助教偏多,副高只有5人,教练员基本都有带队参赛经历,带队年限的5年以上的有8人。参加过省级以及国家级啦啦操竞赛。52.2%的是一级教练员,其次是二级教练员,但高级教练员和导师级教练员占得比例较少。大多数教练员都参加过培训,但参与次数不一。(七)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运动员以女运动员为主,年龄大都在21-23之间,运动员参与啦啦操运动动机以浓厚兴趣为主,其次是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在所调查的381名运动员中有297名运动员参加过省级竞赛;335名参加过国家级竞赛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参赛经验,但参赛年限存在较大差异。(八)影响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竞赛活动因素有:啦啦操竞赛开展因素,啦啦操队伍建设因素,啦啦操训练条件因素,啦啦操教练员队伍,活动经费因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一、充分发挥福建省大学生体协与福建省两操分会的功能与作用。二、提高各级领导对啦啦操的重视程度,改善训练设施。三、制定合理竞赛制度,不断扩大竞赛规模。四、加强啦啦操教练员和裁判员的队伍建设。五、在高校校园内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啦啦操活动。六、借用啦啦操竞赛平台开展交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