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六铝酸盐热障涂层抗CMAS腐蚀机理及方法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ause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TBCs)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表面,提供隔热和腐蚀防护。当前,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的实际工作温度随着涡轮进口温度不断提高。当热端部件表面工作温度超过1260 ℃时,从空气中吸入的粉尘、火山灰、砂砾等固体颗粒(主要成分为CaO-MgO-Al2O3-SiO2,CMAS)会熔化形成液态玻璃,附着在热障涂层表面。CMAS与热障陶瓷涂层发生液-固反应,使陶瓷涂层溶解在液态CMAS中,加剧涂层的降解和剥落失效,对航空发动机服役性能和寿命造成重大损害。因此,研究发展抗CMAS腐蚀的TBC新材料和新方法,是当前高温热障涂层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热机械性能优异的稀土六铝酸盐新型高温热障涂层材料La MgAl11O19(LaMA)和GdMgAl11O19(GdMA)。首先,我们对比研究了大气等离子喷涂(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APS)YSZ(6~8 wt.%Y2O3 stabilized zirconica)、LaMA和GdMA涂层在1350 ℃的CMAS腐蚀降解机理。其次,通过激光重熔,我们在APS LaMA和YSZ涂层表面原位构建了致密阻挡层,并对比研究了它们在1350 ℃的抗CMAS渗透腐蚀机理。结果发现,1350 ℃下,熔融CMAS均匀覆盖在YSZ涂层表面。反应1 h后,熔融CMAS已完全渗透~1 mm厚的YSZ涂层。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到12-48 h,YSZ涂层发生越来越严重的亚稳态四方相(t’)向单斜相(m)的转变。生成的球形单斜相Zr O2颗粒进一步加剧了液态CMAS向里层YSZ涂层的渗透,将严重降低涂层的服役寿命。然而,1350 ℃下,熔融CMAS没有均匀覆盖在APS LaMA和GdMA涂层表面,而是呈现分散性的局部分布。较大的润湿角有利于阻挡液态CMAS在LaMA和GdMA涂层表面的铺展以及向涂层内部的渗透。由于APS LaMA涂层孔隙率较高,1-48 h反应时间内,CMAS腐蚀降解的产物主要为多孔的CaAl2Si2O8钙长石表层及较薄的MgAl2O4里层。由于液态CMAS分散在多孔涂层中,造成溶解的La3+浓度低较,腐蚀后的LaMA涂层表面和截面均没有形成Ca2La8(SiO4)6O2磷灰石相,只有富La的中间相。GdMA涂层在1350 ℃下腐蚀1-48 h后,反应产物呈层状分布,最顶层为CaAl2Si2O8钙长石相,第二层为MgAl2O4相,第三层为Ca2Gd8(SiO4)6O2磷灰石。最底层为未被腐蚀的GdMA涂层。腐蚀产物能有效愈合GdMA涂层中大量存在的纵向显微裂纹,有效阻挡液相CMAS的渗透,提高涂层高温服役性能。激光重熔以后,APS YSZ和LaMA涂层表面原位形成一层致密阻挡层。由于重熔过程中较大的热应力,致密阻挡层有一定数量的穿透性垂直裂纹。在1350 ℃,熔融CMAS沿着垂直裂纹渗透与致密阻挡层下方的APS YSZ层发生快速的溶解-析出降解反应,形成大量孔洞和裂纹,严重破坏APS YSZ涂层的原本的层状结构,并使致密阻挡层剥离。由于LaMA致密阻挡层内穿透性垂直裂纹数量相对较少,绝大部分CMAS被阻挡在试样表面发生持续的溶解-析出反应,腐蚀产物CaAl2Si2O8钙长石,MgAl2O4尖晶石,Ca2La8(SiO4)6O2磷灰石形成于LaMA致密阻挡层表面。本论文研究表明,APS GdMA涂层具有很好的抗CMAS腐蚀性能,而激光重熔能有效地在稀土六铝酸盐涂层表面构筑致密阻挡层,显著提高该类涂层的高温抗CMAS腐蚀性能。本研究对研制航空发动机抗CMAS腐蚀新型高温热障涂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此诗句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中,此诗的意蕴说的正是我们中国民族器乐——琵琶。琵琶的演奏技巧繁多,表现力也极为丰富,演奏者可以通过演奏技巧的转化,生动形象的将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呈现给听众,让听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琵琶在中国民族器乐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地位。中国艺术,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人们喜爱用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本文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挖掘与分析南昌地域特征文化,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主题与南昌地域文化特色有机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地铁站站内空间的装饰艺术创作思维和设计方法进行解析,提出设计建议和设计构想,希望能为南昌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为“一站一特色”的地铁空间装饰表现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李宗盛于1958年出生于台北市,是一位音乐制作人、歌手、琴师,发掘提携了周华健、杨宗纬、梁静茹等多位知名歌手,李宗盛见证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变历程,他引领了华语乐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流行趋势,在华语乐坛掀起了“李宗盛式”的音乐流行风格。本文的写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李宗盛创作的时代背景、受教育经历和生活经历,结合了李宗盛的具体作品来分析李宗盛歌词和旋律的创作特点。之后分析了李宗盛在不同时期演唱相同作品
迄今,有关歌唱艺术、美声唱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十八世纪中叶(古典主义时期)以后,伴随着歌剧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笔者将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的歌唱艺术以及美声唱法萌发与成熟进行深度研究,同时涉及音乐历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等相关领域,将十八世纪中叶前歌唱艺术的历史形成与发声技术进行研究论述并将其作为声乐体系的全貌予以展现,从而为当今的美声歌唱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全面、完善的声乐教学实践。
舞蹈编导是一部舞蹈作品诞生的开端,可以在作品中担当很多“身份”,是整个作品主体的精神指导,就像一本小说,每一个章节和主体思想是作者的主观意识创作出来的,小说中的情节都随着作者设置好的剧情发展直到结局,而每一情节都体现出了编者的主观思想。因此,一部舞蹈作品能否立意新颖取决于编导是否具有鲜明的主观意识,最终决定着舞蹈作品是否有独立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性。因此,本论文将研究重点定位于编导的“主观意识”在毕
《D大调双簧管奏鸣曲》是法国民族乐派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奏鸣曲,也是他创作生涯晚期所创作的一个作品,该奏鸣曲的意境较为高雅,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优秀的双簧管奏鸣曲。这给当时法国民族派音乐的振兴,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帮助,特定的历史时期,优秀的创作,让这首奏鸣曲具有了特色的意义和价值。所以,笔者以该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的相关研究文献、文字资料以及影像资料作为写作的研究基础,分三个部分对作品进行深入
本文通过对Beat-Box这一音乐文化进行分析,总结出Beat-Box作为Hip-Hop音乐文化里的新型元素,在近几年飞速的发展,不管是作为口技形式的存在,还是与其他音乐形式的混合,都能够给现代流行音乐添加一份色彩。但是目前国内Beat-Box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以往研究中对于Beat-Box的分析大多具有局限性。本文主要针对Beat-Box的技术、技巧和舞台表演形式多样性进行了针对性研究,通过对
布鲁斯音乐作为流行音乐的根基有着渊源的发展历程,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不同时期社会条件的变化,音乐形态也随之产生变化。本篇论文通过对布鲁斯音乐发展历程的研究,对现代流行音乐所应用的布鲁斯元素进行分析。通过歌曲从和声以及旋律的角度分析布鲁斯音阶大小调转换在歌曲中的应用,为后期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动机和素材。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