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抗帕金森病中药基础药物组合的作用机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抗帕金森病中药基础药物组合的分子机制.  方法:第一部分,在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SciFinder Scholar中检索有关中药联合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1994年4月到2016年4月.基于循证医学原则,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获得最终纳入文献.统计各文献中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运用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通过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获取支持率与置信度均较高的药物组合.再结合帕金森病的中医基本病机,获得抗帕金森病中药基础药物组合.第二部分,根据以上数据库及《中华本草》中所知的各中药化学成份,在PubChem中检索其活性靶蛋白;在Gene库中检索帕金森病相关基因.最后将药物靶蛋白与疾病基因上传至(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分析平台,进行相关IPA数据分析,运用IPA系统的Comparison功能,对两者共同参与的分子网络及经典生物学通路进行比较,以进一步预测抗帕金森病中药基础药物组合的分子机制.  结果:第一部分:基于循证医学文献检索与筛选,共获得40篇文献;基于关联规则中药抗帕金森病支持率与置信度较高的药物组合统计,获取支持率与置信度较高、提升度大于1,且与本病中医基本病机相符的中药基础药物组合(白芍、川芎、天麻、龟板).第二部分:在PubChem中获得抗帕金森病中药基础药物组合的人源活性靶蛋白共323个(白芍119个、川芎、72个、天麻74个、龟板58个),记录其相应的GI号;在Gene库中获得帕金森病相关人源基因329个,记录其相应的ID号.IPA数据分析抗帕金森病中药基础药物组合靶蛋白及帕金森病相关基因参与的疾病类别与生物功能,分别取得分前五位分子网络进行观察分析及两者参与的主要十条经典生物通路;甄选出两者共同参与的主要十条经典生物学通路: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Signaling(芳香烃受体信号传导),Atherosclerosis Signaling(动脉粥样硬化信号传导),LPS/IL-1Mediated Inhibition of RXR Function(LPS/IL-1介导的RXR功能的抑制),LXR/RXR Activation(LXR/RXR活化),Xenobiotic Metabolism Signaling(异基因代谢信号),IL-6Signaling(IL-6信号传导),PXR/RXR Activation(PXR/RXR活化),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Signaling(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GABA Receptor Signaling(GABA受体信号传导),cAMP-mediated signaling(cAMP介导的信号传导).  结论:1.本研究基于循证医学、关联规则,并结合帕金森病中医基本病机,得出抗帕金森病中药基础药物组合:白芍、川芎、天麻、龟板.  2.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发现抗帕金森病中药基础药物组合(白芍、川芎、天麻、龟板)可能主要通过调控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Signaling(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这一经典生物学通路对帕金森病发挥效应.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