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环境模拟的居住区绿地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的城市扩张刺激了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需求,随之产生的城市生态问题备受关注。城市微气候是人类生存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适宜的规划与设计是改善微气候环境的基础。居住区绿地作为与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密不可分的空间载体,其生态效益与综合功能对改善居住区夏季微气候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城市热环境为切入点,结合西安市居住区绿地的基本特征,运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设置的不同居住区绿地情景进行模拟分析,探讨不同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和绿地植物配置类型下的居住区绿地热环境状况以及夏季微气候环境特征。利用室外热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UTCI对各种情景下的居住区绿地热环境进行评价。最后对所做的情景模拟进行相应的案例实证研究并结合一个实际案例,利用软件模拟的方法对现有居住区的绿地环境进行改造设计,通过对案例改造前后的模拟结果分析提出基于热环境改善的居住区绿地和植物搭配的优化设计策略。通过对微气候模拟方法和热环境评价方法的梳理研究,确定利用ENVI-met软件作为热环境模拟的研究工具,并选定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作为室外热环境舒适度的评价指标;然后结合对西安市主要建成区范围内居住区绿地情况的分类研究,总结归纳出居住区绿地的三种基本组合模式;依据这三种模式,结合居住区绿地植物的不同配置情况,共设置九种模拟情景进行模拟研究。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模拟条件下,“中心绿地+宅间绿地”的组合模式的夏季微气候环境状况较好,“组团绿地+宅间绿地”模式次之,“宅间绿地”模式效果最差;在植物配置方面,植物种类的复杂程度对绿地微气候的改善效果依次为“草坪、灌木和乔木”、“草坪和灌木”和“只有草坪”,且灌木对居住区绿地热环境舒适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针对所选案例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开发强度的居住区绿地增温幅度更大,低绿地率的居住区空气温度较高且相对湿度低,而居住区绿地的空间位置则对绿地热环境影响较小。居住区绿地改造案例的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居住区绿地的植物垂直空间配置对居住区绿地热环境有显著影响,且大乔木产生的作用明显。以此提出在进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和植物种植搭配时,应该优先选用“中心+宅间”的绿地组合模式,并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对绿地热环境的改善作用,合理搭配,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主导风向和其他气候因素,为居住区绿地营造舒适的通风环境。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网络抗毁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在网络的维护与设计过程中,应设法提高其抵抗外部攻击的能力,使得网络中断或者部分中断时能够较快地修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非赋权图的抗毁性参数在刻画网络的抗毁性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实际中的网络本质上就是赋权图,因此考虑赋权图的抗毁性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在总结和比较非赋权图的抗毁性参数的基础上,引入了刻画赋权图抗毁性的两个新参数—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必须使用关键设备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机械程度高等优点,在建筑施工准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随着建筑工业向超高层、大跨度、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筑方向发展,研究影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性及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对于脚手架安全平稳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工况、材料、截面尺寸、结构布局等状态下的力学特性
进入21世纪以来,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时随着高度和体量的不断增加,超高层综合体的能耗问题也更加突出,而且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建筑和城市文化的传统的探讨。而超高层综合体在大体量的尺度下为了满足功能空间的需求逐步具备了功能复合化的特征,根据综合体的不同开发策略,办公、商业、酒店、公寓不同类型的功能相互结合,从而构成了不同组合类型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表皮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是建筑的皮肤,它不仅具有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以优异的焊接性和良好的耐蚀性等综合优势逐渐成为油气开采及运输的关键材料,但随着对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其强韧性已无法满足目前深井、超深井油气管用材所需力学性能的要求。淬火-配分(Q&P)工艺是利用碳原子的浓度差进行配分,最终获得较多的稳定奥氏体,可以在不降低强度的同时提高材料的韧性。但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碳含量极低,无法通过碳配分工艺提高材料的强韧性能。氮作为一种价格低廉的强烈奥氏体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碳达峰与碳中和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早期建筑业粗犷发展带动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同时产生大量碳排放,有悖于当下我国巴黎大会的碳减排承诺。城市建筑存量巨大,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将成为快速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措施,其中城市既有住宅建筑存量居于首位,因此,城市既有住宅建筑的节能更新改造成为我国建筑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的必经之路。本文选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家属院既有住宅建筑,该片区存在着60年代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建筑大环境进入转型性发展阶段,陕西省作为历史文化发祥地,其所继承下来的建筑本土原生风格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临建筑系统的重新构成。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外建筑思潮不断冲击影响着陕西省本土建筑风格,建筑市场一度呈现“西方化”与“国际化”。但对于陕西省本土文脉的建筑思想还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就盲目接受国外建筑理论,使得建筑实践脱离建筑理论,建筑实践的繁荣景象与建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水平的发展,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但在城市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城市中学用地日益紧缺。如何在愈来愈紧张的中学校园用地,建设高品质且节约土地的体育运动空间,成为城市中学建设的题中之义。本文在此背景下,希望将“集约化”理念引入城市中学体育运动空间的设计中,解决当前城市中学体育运动空间建设困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首先,是城市中学体育运动空间集约化基础研究,将“集约化”
超分辨率重建(Super-resolution Reconstruction)是图像处理领域常见的基本问题,其目的是将低分辨率图像上采样为高分辨率图像。在医疗图像分析、遥感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视频监控与安全等实际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SRCNN产生的高分辨率图像感知质量不高和SRGAN产生的高分辨率图像含有大量伪细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反向投影的感知增强超分辨率重建模型。该模型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常出现公共空间缺失、失尺度建设等现象,导致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下降、活力缺失等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活力和品质化。在现今以存量更新为主、着重打造内涵品质的主题之下,活力营造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命题。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组成部分,社会交往的需求常常被忽视,导致人群与街道生活的远离,尤其是历史片区在面临保护与发展的抉择中应更注重街道公共生活和活力的塑造。然而,如何对活力进行量化
Al-Zn-Mg-Cu铝合金厚板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和军事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但采用传统熔化焊接技术难以获得质量良好的焊接接头。搅拌摩擦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FSW)技术作为一种固相焊接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铝合金薄板(1.2-6 mm)的焊接,但对于FSW铝合金厚板接头常常存在强度低,沿厚度方向力学性能不均均匀等焊接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系统研究了单面/双面FSW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