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暗挖通道近距离上跨既有地铁隧道变形和力学特征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ood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地铁修建的越来越多,必然会遭遇到新建地铁隧道、过街通道等构筑物穿越既有地铁隧道的情况,仅西安地区近年来完成的穿越既有地铁隧道工程就有多处。然而,通过调查和翻阅大量文献了解到针对黄土地区近距离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很有必要对其展开研究。本文以西安地铁三号线太白南路站Ⅲ-C至Ⅱ-B间暗挖过街通道近距离上跨既有地铁三号线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测试、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暗挖通道近距离上跨施工过程中既有地铁隧道初支与二衬间接触压力、二衬混凝土应力、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及地表沉降等变形和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既有地铁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接触压力后跨线整体比先跨线大;就单洞而言,迎施工面一侧比远离施工面一侧压力大。受上跨通道高程多变影响,先跨线二衬混凝土应力左右分布不对称,左侧受压、右侧先受压后受拉,二衬产生向左“扭转”的趋势;后跨线二衬混凝土应力左右分布基本对称,测点应力整体比先跨线大。既有地铁隧道左右线上方地表沉降过程均表现为先隆起后下沉并逐渐趋于稳定;沿上跨通道纵向分布,表现为两边小、中间大。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整体表现为上浮,变形曲线类似于正态分布;隧道拱顶变形表现为上跨之前沉降,上跨过程中逐渐隆起,上跨之后逐渐稳定。既有地铁隧道水平变形以向左侧移动为主,水平变形小于竖向变形,隧道变形以竖向变形为主;隧道周边收敛表现为向内侧收敛,在施工结束之后逐渐稳定。本文研究成果不仅有效指导了依托工程的顺利实施,而且可以为黄土地区类似上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关于混凝土柱的加固,在粘贴钢板加固和碳纤维布加固方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有关粘贴钢板和碳纤维布复合加固的研究却不多,特别是针对异形柱加固研究的更少,因此对于
在房屋和市政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块,假若我们能回收、处理这些废弃混凝土块,使之能够再生循环再利用,这将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再
近些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对渭河流域地质环境影响较大。人为活动因素的增加导致地质灾害环境的恶化,造成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发。本
人类文明的先进性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出必需的物质和资料。其中,城市的出现,为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人类在探索文明的过程中,为维持正常的生存
金沙江是长江流域的著名河流,其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金沙江两岸岸坡较陡,河床窄小,呈“V”型,称为高山峡谷型河流,具有“高、深、窄、曲、陡”的特点。宁南小流域处于金沙
我国西部山区是泥石流分布集中的地区,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网线不可避免地要穿越泥石流活动区,跨越众多泥石流沟。路线常常穿越地质背景复杂、地貌起伏大和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带,而这些地带正是泥石流多发地带,泥石流灾害往往形成卡脖子盲肠地段,一旦有大规模泥石流发生,就会阻断交通,造成重大损失。川藏、川滇、甘川和川陕等连接我国西藏、云南、四川、甘肃和陕西等西部省区的公路交通,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因此加强公路泥石流灾
局部双层柱面网壳结构是空间网壳结构的一种,它可在单层网壳结构的局部通过增加弦杆和腹杆,形成主要的受力体系;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抽去双层网壳结构的部分弦杆和腹杆而形成
岩盐具有低渗透率及损伤自我恢复的特性。因此,利用岩盐洞室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存储已被大家所公认。岩盐体作为石油和天然气储存的最理想场所,我们对它的研究也变得很重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的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实现和适应这
水泥工厂预均化库屋盖结构通常采用双层球面网壳或双层柱面网壳,由于网壳跨度较大、荷载复杂,网壳设计难度大,同时具有较大的重复性,进行水泥工厂预均化库屋盖网壳的标准图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