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苌家拳作为杂技和竞技类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苌家拳作为中华武术史上绚丽独特的一枝独秀,有着丰富的技击理论和实用价值,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并与“少林”、“太极”齐名。随着时代的变革,苌家拳在现今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河南省只有少数几个城市传播苌家拳,且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群众基础非常薄弱,苌家拳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苌家拳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道路的探索已经刻不容缓。 在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前提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以河南省苌家拳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对苌家拳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限制苌家拳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对苌家拳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对苌家拳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发现: 一、苌家拳现今传承的内容以技击理论、武德和拳械套路为主,现今苌家拳传人练习的套路多是青龙出海,大小罗汉拳,十面埋伏引战拳,二十四势,二十四势棒,三十六势枪等正宗的苌乃周先生创立的苌家拳内容,一部分苌家拳传人练习的是民国时候整理加入苌家拳的内容,如大罗汉拳、小罗汉拳、白虎拳、炮拳等。 二、苌家拳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传承方式:血缘传承、师徒传承、地缘传承。 三、现今社会影响下的传承方式:政府传承、学校体育传承、民间设团组织、传承人的传承。 影响苌家拳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苌家拳技术本身的繁多难练和教学教育理论不足;传者的传承思想保守、没有抓住第一次武术挖掘的时机发展苌家拳、对苌家拳的宣传力度不够;受众价值观念的转变组成影响苌家拳发展的内部因素。政府政策制度对苌家拳发展的推动作用很大,资金不足是影响苌家拳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因素。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角度和产业化发展的高度制定苌家拳产业的发展路径如下: 一、从加强苌家拳科学理论体系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创新,丰富苌家拳传承内容以及打破苌家拳一直以来不愿在人前卖弄拳术的思想这三个方面进行苌家拳改革创新。 二、加强苌家拳的知识与技能的宣传和教育,吸引大众进行苌家拳的学习,扩大苌家拳的群众范围,加强对苌家拳传人的保护,引进、培训苌家拳优秀人才,形成苌家拳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三、提高苌家拳产业化观念,进行苌家拳自身原创力的开发,发展苌家拳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创编出适合这些产业发展的套路、规则,制定出苌家拳段位制度;大力推进苌家拳武术旅游业的发展,以保护苌家拳文化为基础,建立一个带有武术氛围的文明景区。 四、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加强苌家拳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利用现代传媒,将苌家拳无形的文化,转变为有形的文化,使苌家拳的发展更为方便快捷,范围更广,推出苌家拳功夫代言人,通过功夫代言人进行苌家拳的宣传,提高苌家拳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