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s衍生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yang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而成为市场电能的主要提供者,其高效、环保、循环寿命长等优势使其在市场上占的份额越来越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影响电池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成为了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主要材料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金属氧化物因其超高的理论容量成为石墨负极极具潜力的替代品。但是,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不仅存在电导率低的问题,而且在循环过程中极易出现体积膨胀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寿命。探究如何解决金属
其他文献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光伏领域的明日之星,已经在效率、大面积生产成本和便携性等方面展露出可以撼动当前垄断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潜力,然而,较为孱弱的化学稳定性仍阻碍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敲开市场的大门。钙钛矿材料的表面,乃至衍生出的光伏器件界面具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深刻控制着器件工作状态下的电荷产生、输运和收集过程,同时也对器件稳定性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尽管研究者们对钙钛矿表面的本征物性具有了
学位
叔膦(PR_3)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而广泛应用于过渡金属催化体系和功能有机材料。此外,因为它们的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的可调控性,例如,具有较大空间位阻的Buchwald-型联芳基单膦化合物作为辅助配体可应用于过渡金属催化的C-C、C-O、C-N和C-X等键的有效构建。因此,PR_3的高效和多样化的合成及修饰被认为是推动金属催化领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关于PR_3的合成路线已有多篇文章报道,但
学位
全球化工产品的需求规模随着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和不断增加的人口而日益扩大,传统化工产品制备方法严重依赖石油、煤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化工产品制备方法迫在眉睫。目前,以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电能驱动的电催化N_2还原反应(NRR)和CO还原反应(CORR)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环境友好的制备重要化工产品NH_3和CH_4的方法。对于NRR和CORR,高效的催化剂不可或
学位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T-SOFC)与传统SOFC相比具有高能源转换效率、低污染和低成本的特点,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能量转换技术,可满足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为了促进LT-SOFC的发展,开发在低工作温度下具有高离子电导的新材料至关重要。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掺杂和异质复合的方法设计了几种有潜力的半导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材料,以获得高离子电导率,使SOFC在低温下成功运行。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
学位
多孔碳材料因其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和高的比表面积,在储能领域展现了良好的研究价值。为了满足不同电化学反应的需求,需要制备具有合适孔结构、掺杂改性、金属修饰等功能化的多孔碳材料。因此,本论文从优化碳材料的孔结构、杂原子掺杂、金属修饰等方面制备了四种功能化的多孔碳材料,并将其成功应用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硫电池领域中。首先,以氯化钠为模板,松花粉为碳源,采用简单的方法合成了多杂原子掺杂的三维多孔碳框架(3DPC
学位
由于高的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的特性,氢能被认为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从而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电化学裂解水,作为一种效率高、选择性好、反应过程易于操控获取氢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为了实现高效稳定的电化学裂解水制氢,开发有效的析氢和析氧电催化剂来加速水的解离动力学过程至关重要。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研究者发展了许多优异的过渡金属基裂解水电催化剂,然而这些催化材料通常
学位
随着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通过网络组织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快速的实现知识的生成和交易,于是利用网络这种知识获取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是,随着网络组织的发展其形态和组织方式日益复杂,与网络组织成员关系的有效协调及知识的快速获取就变得日趋困难,尤其在技术创新网络这一松散耦合的组织形式表现的更为突出。因此,学者们开始关注它们的治理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创新网络还
学位
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等组成的多相、多组分、多缺陷的复合材料,非线性是其受力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科学地反映混凝土受力过程的行为特征与本质,并应用这一关于本质的认识去有效地设计与控制混凝土受力行为,仍然是凸现在科研工作者与工程师面前的巨大挑战。本文基于分形、混沌、幂律等非线性理论对混凝土压缩破坏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混凝土静压破坏力学行为分形特征,揭示混凝土压缩损伤演化混沌规律,评价
学位
学位
目前关于锂/钠二次电池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无机材料作为正极,其比容量难以突破较低的理论比容量;制作工艺也相对复杂;原料中含有的重金属,极易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现有的锂二次电池体系使用的有机电解液体系存在安全隐患,过充时易发生爆炸。与之相比,有机电极材料具有结构可设计性强、原料易获取、环境友好等优点,是非常有可能被大规模化生产应用的一类储能材料。而醌类材料作为有机电极材料的一种,其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