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陀的作品特别是乡土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丰富的艺术内涵越来越得到学界的重视与肯定。师陀创作的独特艺术性正是体现在其独特的生命观上。生命观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在20世纪上半叶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学研究在不同程度上也淡化了对生命的敏感性。“其实,文学乃是生命的白日梦,生命则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只有真正进入了生命关注与生命思考的文学研究,才可以说真正触摸到了文学的本质”①。乡土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形态的一个基本范式,生命观研究正是切入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精神基点。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理念,以师陀创作的生命观为中心,以点带面,对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生命主题进行历史的考察和研究,以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拓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论视野。正文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20世纪现代乡土小说为脉,通过师陀与五四乡土文学传统、左翼生命观和京派生命观之比较,梳清师陀生命观与现代乡土小说的关系。并在这种联系与对比中,从个人生命、乡村生命、小城生命和中原文化生命四个方面层层递进,纵深挖掘师陀创作的生命观;第二部分则以师陀创作的生命观为统照,从内容上概括师陀生命观的具体表现及其形式,并从人与自然、原始生命力、亲子、死亡这四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主题出发,总结师陀对于生命主题的开拓。以此,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论述师陀创作生命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