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明确通元针法对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结局、体表测量学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采用实验室检验及超声监测,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生殖内分泌及糖代谢水平、BMI、WHR、周期结局差异,分析个中原因,以此得出通元针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并分析总结中西医治疗方式的优劣,为肥胖型的PCOS不孕症患者寻求中西医结合更全面及高效的诊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遵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学标准,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针灸科及妇科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共60例,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后,遵循DME原则和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研究观察,最终共完成57例有效受试者。对照组(克罗米芬+二甲双胍)从月经第3天开始至月经第7天口服克罗米芬100mg(每日的总剂量一次性服用)。在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餐中或餐后服用二甲双胍片500mg,后逐渐提高至最大剂量每日1500~2000mg。试验组(通元针法+克罗米芬+二甲双胍)在接受西药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于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接受通元针法的治疗,隔日1次,经期不予针灸。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针灸选穴包括2组主穴(俯卧位组、仰卧位组),并结合月经周期分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及辨证进行配穴。两组穴位轮流交替操作,隔日一次;对药物或者针灸不耐受或者有副作用者遵循一定伦理原则予以退出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周期结局、BMI、WHR、性激素及糖代谢水平,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可疑事件、不良反应等,最后再予以3个月的随访。结果:1.两组受试者年龄、不孕年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2.两组生殖内分泌水平:(1)治疗前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 Whitney U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符号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认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其中T差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在降低雄激素水平上优于对照组;FSH、LH差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周期结局比较,试验组周期排卵率为74.2%,总妊娠率为67.9%;对照组周期排卵率为56.9%,总妊娠率为37.9%。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在改善周期排卵及妊娠结局方面疗效更佳。4.两组糖代谢水平:(1)治疗前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符号秩和检验,HOMA-IR及FIN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浆葡萄糖(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浆胰岛素(F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治疗在降低FIN上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 Whitney U检验,其中FBG治疗前后差值P<0.05,提示试验组在改善FBG上疗效优于对照组;FIN及HOMA-IR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以HOMA-IR2.68为切割点,试验组经治疗后降至2.37±0.37,对照组降到2.60±0.49,试验组结局更佳。5.两组人体测量学指标:(1)治疗前组间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符号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结局的等级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认为试验组对改善人体测量学指标效果更佳,疗效更为显著。6.在安全性方面进行比较,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针灸不良事件或者药物不良反应。7.随访期间治疗组的7名受试者,有5名恢复自然排卵;对照组的18例受试者中有4名恢复自然排卵。采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8.随访期间观察BMI疗效结局,试验组受试者没有出现BMI反弹情况,有3例BMI疗效评价为有效,4例无效。对照组1例有效,6例无效,11例出现BMI反弹,指数增加。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改善BMI疗效远期效应优于对照组。结论:综上分析结果,通元针法结合西药治疗比单纯应用西药更能从整体上改善内分泌及糖代谢水平,使患者恢复正常排卵,提高周期排卵率以及妊娠率,并改善人体测量学指标如BMI、WHR值,进一步降低高雄激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且针刺减肥疗效稳定,反弹小,对后期备孕及妊娠阶段皆有助益。因此通元针法介入到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疗效确定,值得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及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自面世起就被后世的历代医家不断借鉴并反复验证,其医旨在临床上的指导成果,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在历经金元时期各家的证明碰撞、明清时期五运六气的引申延续,各大伤寒学派在飞速发展起来。观近现代的中医经典传承状况,不难看出伤寒学在湿热气候突出的岭南地区的发展也比较蓬勃,近者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的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及神经内科等,在临床上常运用经方解决临床上的流感等
目的:本研究拟运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收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临床生化指标,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中医证候与各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为指导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医辩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临床研究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两年内的妊娠率,对比分析罗氏内异方、Gn RH-α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改善生育情况的临床疗效,以期服务于临床决策。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数据库获取罗氏内异方治疗EMs的关键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关键靶点进行KEGG和GO富集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探讨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全身骨代谢水平与局部病变的相关性,第三部分为讨论内容。目的:探讨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同坏死分期的全身骨代谢水平,研究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局部的病变特点,以及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全身骨代谢水平与股骨头局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三骨科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目的:为了探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肠道菌群信息,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究重症肌无力脾胃虚损证的本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一、临床部分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8名重症肌无力患者及6名健康志愿者,其中脾胃虚损证10名,脾虚湿热证8名,脾肾亏虚证10名,收集志愿者的临床信息。将志愿者新鲜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比四组间的菌群信息差异。二、实验部分本研究采用主动免疫法
目的:基于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发布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出现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
目的:经方家曹颖甫先生的书籍都是以临床实践内容为主包括了《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无论是失败或是成功的都如实记载在他的书。对于曹颖甫先生的研究,一般都是在曹颖甫先生的学术思想上进行分析与探讨,对曹颖甫遣方用药的特点及辨证用药并没有进行深入有系统的分析与探讨。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曹颖甫先生医案包括《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的经方医案整理,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分析
目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是膝骨关节炎关键的病理改变,膝关节内翻畸形与全身骨量状态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通过测量绝经后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骨密度与其下肢力线的不同角度,探讨绝经后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内翻畸形与骨质疏松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月-2020年6月因膝关节疼痛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绝经后女性患者,通过双下肢全长位片测量患侧下肢机械角
目的:通过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强肌健力胶囊治疗脾胃气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从而给中医学对重症肌无力进行辨证治疗提供具有实证价值的证据支持,并通过本研究试进一步探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本院收治的与纳入标准相符同时基于Osserman分型划分为IIa型或者是IIb型、且中医辩证确诊为脾胃气虚证的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单病例随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目前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药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具有长久的历史积累,但其繁多的药物和成分、复杂的作用机制,导致难以整体、系统地认识到中药的多靶点药理作用机制。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兴起,探索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成为可能。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处方规律,提取其核心药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