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严重慢性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及糖尿病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研究表明,长期的糖代谢紊乱和遗传因素是引起DKD的主要原因。近来,在欧洲和美国进行的包括63153人的全基因组分析分析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发现,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体的受体基因(receptor gene of internal factor vitamin B12 complex,CUBN)是DKD的一个候选基因。CUBN基因变异在随后另两项在欧美大样本人群研究中再次证实与DKD相关。然而,CUBN基因变异与DKD易感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关联性却未有研究。由于不同地域和种族在DKD的遗传和表型差异,不同人群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的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不同,因此有必要在中国人群中针对CUBN基因进行群体关联研究。目的:1.探讨CUBN基因位点rs1801239(T→C)变异和rs10795433(A/C)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2型搪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中的分布情况。2.探讨CUBN基因位点rs1801239(T→C)变异和rs10795433(A/C)多态性与DKD易感性的关系。3.探讨DK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测序分型的方法,检测198例中国汉族人群T2DM患者中CUBN基因位点rs1801239(T→C)和rs10795433(A/C)位点的分布情况。根据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uric excretion rate,UAER),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病例组糖尿病肾病(DKD+)与对照组糖尿病不伴肾病(DKD-)组。对两组各项临床变量、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分析,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上述各项变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本次试验共纳入病例600例,其中DKD+334例,DKD-组266例,两组年龄分别为60.61±12.16岁和59.36±10.43岁。DKD+组糖尿病的病程、甘油三酯水平、高血压的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DKD-组,DKD+组e GFR低于DKD-组。2.CUBN基因两变异位点的频率分布:CUBN rs1801239(T→C)(突变),1人基因型为CT,599人为TT,表明纳入人群总体无变异。CUBN rs10795433 A/C(SNP)基因型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DKD+组和DKD-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DKD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rs10795433 A等位或C等位基因的表达不是DKD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高血压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增加DKD的发生,而e GFR的增加为其保护因素。结论:1.本实验选取的样本,CUBN rs1801239(T→C)总体无变异;CUBN rs10795433(A/C)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2.本研究选取的样本,CUBN基因位点rs1801239(T→C)变异和rs10795433(A/C)多态性与DKD不存在关联性,但cubilin受体与蛋白尿的密切关系,需进一步扩在更多人群中对这两位点进行研究。3.本研究选取的样本,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s10795433 A等位或C等位基因的表达不是DKD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高血压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增加DKD的发生,而e GFR的增加为其保护因素。表明对DKD有上述风险的患者需控制血脂、血压,定期检查眼底及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