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韩国中学生使用动词“给”偏误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高频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词。本人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发现语言界从各个角度对“给”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然而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给”的研究甚少,并且只是注重中高级阶段“给”的介词和助词用法,忽略了初级阶段常用的“给”的动词用法,甚至有人认为“给”的动词用法十分简单,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很容易掌握,无需赘述。韩国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都有汉语选修课,本文依据对韩国初级阶段中学生问卷调查以及日常交谈、作业、纸条等语料,全面分析韩国初级阶段中学生关于现代汉语“给”的动词用法的习得与偏误情况,发现初级阶段的韩国中学生在动词“给”的实际运用中出现了很多偏误,主要的偏误类型有六种,包括:“给”字冗余、遗漏偏误、误代偏误、介词冗余、词性混用和语序偏误。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偏误,本文运用了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对偏误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初级阶段韩国中学生使用动词“给”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有三种: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母语的负迁移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其中学习环境的影响包括教材编写不当、教师的教学问题和语言环境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从汉语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汉语教师的师资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了动词“给”偏误的解决策略。在教材编写方面,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还要注意对比母语与目的语的区别,标示目的语的词性;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明确初级阶段动词“给”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对初级阶段韩国学生动词“给”的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在课堂上根据学生习得动词“给”的情况有的放矢地教学;在汉语教师师资培养方面,建议对外汉语教师最好能掌握学生的母语,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汉语教师还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掌握一定教学知识,知道“怎么教”。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是很正常的现象,系统地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所产生的偏误,探讨产生偏误原因,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规律,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初级阶段韩国中学生动词“给”的偏误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高对外汉语动词“给”的教学质量,减少或避免初级阶段学生在使用动词“给”时产生偏误。
其他文献
资产评估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公正性中介服务行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深入探讨当前我国资产评估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
利用二次型的理论.讨论了一般多元二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给出了因式分解的判定定理和因式分解的方法。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调整和规范社会利益结构,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在公共政策执行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
科学制定经营者薪酬能最大限度地对经营者产生激励,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股权激励因其能更好地激励经营者及减少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目前很多上市公司都已经使用。本
结合世博会的一些案例阐述了当代展示设计理念的新变化和展示形式创新与新技术应用的关系及展示形式创新的目的,同时还提出了作为设计师还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努力提高服
目的:研究防感煎剂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干预作用和体内抑制病毒效果。方法: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观察防感煎剂对感染小鼠死亡干预情况,血凝试验及实
<正> 1.社会发展的整合机制与社会发展的驱动机制一样,都是社会系统的重要功能。如果说驱动机制主要涉及社会发展的诸动力因素及其互动和运作过程,说明社会何以发展和如何发
介绍一种激光雷达常数标定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测量的新方法。利用太阳辐射计,获得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激光雷达可以获得35-40 km高度的回波信号,在这一高度区间可忽略气
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蛋品加工及利用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正>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普遍缺乏整体形象规划,各种交通方式形象差异较大,缺少与城市人文环境的联系与融合,缺乏系统性、文化性、宜人性和地域特色。本文主要对城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