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状况研究——以山东省荷泽市T村为例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a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龄化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老年人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近年来,老年人的空巢化现象已成为我国老龄群体的显著特征之一。较之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存在着更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T村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相关资料。通过对T村220位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顾、精神支持及社会支持总体满意度四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发掘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特点,寻找其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并对如何完善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思考。本文由五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立足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介绍本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目的,为本文的展开提供依据。对学界内有关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界定和剖析。第二章为研究设计及方法。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简要介绍本文的调查方法、调查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情况、概念操作化及变量设置等情况。最后,点明本文研究地点与研究对象的选择缘由及其基本情况。第三章为T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特点分析,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主要从老人自身的经济支持状况、生活照顾状况、精神支持状况以及老人对其总体社会支持的满意情况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T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子女对老人经济支持作用突出;老人获取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的生活照顾较多;老人的精神支持状况不容乐观;老人总体社会支持满意度较高。第四章为影响T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状况的因素分析。在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子女以及夫妻关系四个变量对其作用显著。第五章为结论与思考。通过上文分析,笔者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   1、年龄越大,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越差。   2、文化程度越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越好。   3、有子女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要好于无子女的农村空巢老人。   4、夫妻关系越融洽,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越好。   最后,本文探讨了社区照顾和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通过开展社区照顾服务,能够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要和精神生活需求。换言之,社区照顾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是国家为了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社会目标所推行的惠及所有农村居民的一项制度,对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它从2009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人福利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也就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也使得发展迟缓的社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老年人
撤村建居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其蕴含的内容不仅包括农村社区化,也包括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必然带来文化的交融,会引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农民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有过计划经济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化转型,成为世界瞩目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与主流问题。如何认识这种转变,市场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1989年,倪志伟
考察催化氧化CO的Au/Fe_2O_3/γ-Al_2O_3催化剂,在不同焙烧温度、质量、温度、湿度下活性的变化,以此筛选能使Au/Fe_2O_3/γ-Al_2O_3催化剂保持高活性、好的稳定性、实用型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农民工进城打工,加快了我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