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肿瘤,由于胰腺癌早期不易发现,且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且诊断治疗方法的有限,导致胰腺癌目前生存率仍低于10%。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发生早期浸润和转移,其中神经浸润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c-kit蛋白分子又称CD117,是一种III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与干细胞因子(SCF,stem cell factor)结合。SCF在造血、精子发生和黑色素生成中起重要作用。SCF与c-kit结合导致受体同源二聚化并在酪氨酸残基处自动磷酸化。c-kit的激活导致多个信号级联的激活,包括RAS/ERK,PI3-激酶,Src激酶和JAK/STAT途径。最近发现SCF/c-kit与乳腺癌、睾丸癌、前列腺癌、胃癌、肺癌等相关。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研究SCF、c-ki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以明确其与具体临床情况的关系。方法:从2016年至2018年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并进行手术的患者,这些患者均有完整病例资料,详细的资料如下:胰腺癌共56例,组织学类型均是胰腺导管腺癌,TNM分期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标准。56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均未进行放疗、化疗以及其它治疗。另外,本实验从标本库中选取2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标本,这些标本取自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普通胆管癌患者,这些标本作为临床组织标本实验中的对照组。之后我们进行以下几个操作:1、EL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胰腺癌患者组血清中SCF的表达。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SCF、c-kit以及神经的表达。3、对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总RNA提取与cDNA合成。4、用PCR检测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SCF、c-kit mRNA的表达。5、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SCF、c-kit蛋白的表达。6、最后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为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在正常对照组和胰腺癌实验组的血清中SCF均有表达,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胰腺癌患者血清SCF的表达水平与不同的TNM分期以及是否伴发腹痛、黄疸、消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c-kit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正常胰腺组织其平均表达率仅为28%;然而在胰腺癌组织中其平均表达率高达70%。两者相比较,c-kit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要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4、我们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了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SCF和c-ki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的结果显示,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SCF基因有少量表达,mRNA水平很低,而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c-kit基因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均有明显表达,并且胰腺癌组织中c-kit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SCF蛋白表达很弱,同时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c-kit蛋白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均有明显表达,并且胰腺癌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5、我们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蛋白基因产物PGP9.5,我们观察到胰腺癌组织中的神经组织染色,神经数目、面积均明显较正常胰腺组织有所提高,同时我们还发现胰腺癌组织中神经组织排列比较紊乱。6、胰腺癌组织中SC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的组织学分级、不同的TNM分期以及有无腹痛等临床特征,均无明显关系(P>0.05)。胰腺癌组织中c-kit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的TNM分期以及有无腹痛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并无明显关系(P>0.05)。7、在56例胰腺癌患者中,c-kit蛋白阳性表达的病例神经浸润程度很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CF在血清中表达,而在胰腺癌组织中并不表达,c-kit在胰腺癌组织中有稳定表达。2.c-kit的表达与胰腺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腹痛密切相关,胰腺癌组织中c-kit的表达与胰腺癌神经浸润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