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向购买作为企业一种特殊的上市融资手段之一,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中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无法达到证监会上市要求的企业通过这种途径获得了企业发展必要的资金。由于其周期短、上市成功有保障、费用相对较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与反向收购相关的会计问题也逐渐成为热点。之后,通过反向购买方式成功借壳上市的案例潮涌华夏大地,随着操作的不断成熟,反向购买也因股票、资产的不同处理方式而变得越发复杂。而在整个反向购买发展的过程中,国内的会计准则和税务法规也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反向购买由于其外在法律形式和内在的经济实质的矛后,导致该交易在基础理论和实务处理的某些方面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合并。本文沿着会计准则、税收以及证劵政策这一线索,分析了反向购买中会计准则变迁对企业反向购买上市报表真实性的影响的联系和差异,并从2008年至2009年会计准则对于反向购买的规定变化直至2013年底证监会对借壳上市的市场准入规则变化及期间2009年财政部发布的财税〔2009〕59号文件对企业合并的说明三个层面出发,对反向购买的合并理论进行讨论,由此将这些繁杂的外部规定的研究范畴延伸至会计准则在反向购买中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真实性反应,说明了会计政策制定中的欠缺,导致企业合并等会计信息的缺失,甚至于丧失了会计的真实性,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会最终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以及企业并购活动的长足发展。因此,解决反向购买在实践中会计处理不一致的问题,增强合并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当今合并会计有待解决的问题,反之,仅仅通过外部市场制定规范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反向购买被滥用的最好的方法,既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也不能完全堵住迂回反向购买的手段,而应从会计制度上彻底规范反向购买,一改以前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会带来差异巨大的会计后果和经济后果。只有从完善会计准则,净化企业自身财务行为,才是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由于,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的是以原则为基础、目标为导向的制订思路,包含的隐性知识多,准则的执行难度大。从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案例来看,反向购买一般伴随着重组各方形式多样的结构设计和流程安排,原则的、抽象的准则难以为具体的、特殊的实务提供指导,因此本文模拟了盛和稀土借壳天成科技(*ST天成,600392)这一案例的会计处理过程,探索现有会计准则的合理性,提出现存规范在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完善反向收购的相关会计问题提出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