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避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避讳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唐代得到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学术界对唐代避讳进行过一些探讨,但缺乏对唐代避讳作整体、全面和专门的研究。即使一些关于中国古代避讳的专著,论述也不够深入和系统。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有必要对唐代避讳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重新审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针对唐代避讳研究的薄弱环节,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碑刻资料和一些敦煌文书,在此基础上,对唐代避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以往史学界对唐代避讳的研究状况,包括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此前对唐代避讳分别从整体与局部上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国讳和家讳两方面。对避讳在唐代的发展情况及特点、社会影响作了论述,同时对唐代避讳中一些有影响的事例进行了研究。但也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弄清楚,研究的也不够全面,如对唐代避讳制度作一个全面的研究很少,其研究重点也只限于唐前期;同时与避讳相关的行辈问题,几乎很少有人涉及;因此必须对唐代避讳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第二部分:对唐代避讳制度的演变作了系统、深入地分析。认为唐代的避讳制度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由相对宽松到逐渐严格,而最终走向衰落。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统治者在皇权得到加强的背景下,通过对孝道的提倡,来维护封建统治。第二,唐王朝政治制度的兴衰影响到避讳制度的演变。第三,封建统治者唯我独尊的心理以及对避讳的态度是避讳制度演变的重要因素。第四,魏晋以来的避讳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对唐代避讳的演变也有一定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唐代避讳的类型、方法及其特点。唐代避讳类型包括国讳、官讳、家讳、太子讳、皇后讳、外戚讳、憎讳等。避讳方法因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其中,避国讳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改字、省缺、改称、用“某”、“讳”字代替,以及变体、注讳、拆字、缺笔等。家讳有改称和题讳等方法。官讳往往有改换他官或任职之地,以及改下属之名等方法。其他类型的避讳,改变人名或物名,以达到避讳的目的。最后分析了唐代避讳的几个特点:其一,唐代避讳规模较大。其二,唐代避讳与礼法联系在一起。其三,避讳方法众多,是一个集大成者。其四,避讳范围广泛。其五,唐代避讳在地域上存在着宽严的差别,从而形成内紧外松的特点。其六,唐代避讳还扩展至周边国家。第四部分:论述了唐代避讳的作用与影响。首先分析了避讳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的作用,其次分析了唐代避讳对文献典籍产生的消极作用,以及避讳在学术研究中的利用。接着探讨了避讳对当时唐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唐代避讳对后世的影响。总之,文章紧紧围绕唐代避讳对其进行了系统、具体、深入的研究,结合当时唐朝社会发展的状况,对避讳制度及避讳风气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并对唐代避讳的方法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具体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有助于形成对唐代避讳的全面认识。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入世,我国城市面临波及面最大的一次转型。个人、企业、城市、政府都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位自我的重任。城市转型要求由以往的建设城市转向管理经营城市,重塑
油水两相流在石油工业中广泛存在,其中含水率是一个重要检测参数。该参数的测量对于石油的开采、脱水和集输、确定原油的品质和明确原油交易时双方的利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低污染、燃料适应性广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无论在设计方面还是在运行特性方面,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常规锅炉有着显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为保证电网安全、优质和经济的运行以及电力市场的有序运行,电力调度中心可能同时运行有多个应用系统,如能量管理系统(EMS)、电能量
我国1997年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作出了比较大的修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增设了第3款,该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安定,目前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是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热
青年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想就枣庄市青年就业的现状和对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在这里所研究的青年就业,是一
为摆脱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政府和学术界普遍认为,解决好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这种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日益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接连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件,已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
天人观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问题。早在先秦时期,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就开始尝试通过建立某种天人对应关系来解决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所普遍存在的许多基本问题。开启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