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评价河北主产区葡萄园在不同水肥管理水平下土壤净温室效应,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采用静态相-气相色谱法对葡萄园N2O和CH4进行采集和测定,利用土壤呼吸机LI-8100对土壤CO2排放通量进行测定,探明了不同水肥管理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和鲜食葡萄“红地球”的品质与产量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影响,并通过计算农业生产投入带来的当量CO2排放,明确葡萄园土壤净温室效应,进而揭示河北省葡萄园三种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净温室效应,进一步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和净温室效应的主控因素,提出减排措施,为该地区葡萄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优化水肥管理显著提高了葡萄的产量,2016、2017年酿酒葡萄产量分别提高了8.27%和12.53%,鲜食葡萄分别提高了3.21%和18.46%;显著改善了葡萄品质,酿酒葡萄百粒重、穗重、Vc含量、糖酸比平均分别提高了11.78%、15.41%、11.39%、13.73%,鲜食葡萄分别提高了12.41%、13.12%、9.52%、12.22%。(2)显著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2016、2017年酿酒葡萄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4.67%、60.80%,鲜食葡萄分别提高了47.43%、69.20%;酿酒葡萄不同养分(N、P、K)利用效率分别平均提高了98.65%、207.12%、65.03%,鲜食葡萄分别提升了121.06%、45.33%、58.23%。(3)土壤N2O的排放速率最高出现在夏季(最高达1823.10ug/m2/h),冬季最低(为0ug/m2/h);传统和优化管理下鲜食葡萄园平均周年累计排放量分别为21.07、11.18kg/hm2,显著高于酿酒葡萄(分别为7.97、6.14kg/hm2);酿酒葡萄园传统和优化管理氮肥对N2O累积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1.02%、1.18%,鲜食葡萄分别为3.17%、2.42%;N2O的排放速率与地表温度、0-20cm土层含水量、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4)土壤CH4排放速率高峰期出现在每年的7、8月份,最高可达到1.51ug/m2/h,其他季节较低(最低为-0.47ug/m2/h);传统和优化管理下鲜食葡萄园平均周年累计排放量分别为8.62、2.68g/hm2,显著高于酿酒葡萄(分别为0.47、0.56g/hm2);与地表温度、0-20cm土层含水量、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5)土壤CO2的最高排放速率为66.54umol/m2/s,冬季最低(为0umol/m2/s);传统和优化管理下鲜食葡萄园平均周年累计排放量分别为11028.56、8301.20kg/hm2,显著高于酿酒葡萄(分别为5389.61、4744.40kg/hm2);与地表温度、含水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6)综合各因素的温室效应贡献率,葡萄园土壤呼吸最高达50%,是主要的贡献因子,其次为氮肥和农业生产投入;优化水肥管理酿酒和鲜食葡萄园净温室效应平均分别为8.94、14.53t/hm2,显著低于传统管理(分别为10.70、21.51t/hm2),结果表明优化施肥管理可以显著降低葡萄园土壤净温室效应。综上所述,传统施肥管理下葡萄园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速率较高,采用优化水肥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果园的净温室效应,提高葡萄的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