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山番茄育苗温度适宜度与限制因子定量评价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s16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是夏季设施育苗的主要障碍因子,工厂化育苗需要精细的环境调控,夏季在不适地区育苗能耗较多。在发展适地育苗思路的指引下,利用高海拔地区夏季气候冷凉的优势进行育苗培育幼苗不仅可以节省能源,降低育苗成本,还可以提高幼苗质量,培育优质壮苗。为了探明高山夏季育苗的效果,本文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分别在河南省内的高山(海拔998m)与平原(海拔77m)进行同一时间播种,统一规范化管理育苗试验,详细测试了两个区域的温度特征和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分别对高山与平原两地适宜度的定量评价、高温历时、高温胁迫程度、适宜度与幼苗生长指标的关系以及影响程度进行系统化分析,从而利用温度适宜度定量评价模型和对限制因子进行精准调控。主要结论如下:1.对夏季高山与平原设施内温度基本特征分析得出高山的整体温度特征优于平原。与平原相比,育苗期间高山的日均温(25.45℃)比平原(28.77℃)低3.32℃,高山的白天均温(28.16℃)比平原(30.13℃)低1.87℃,高山的夜间均温(21.92℃)比平原(26.14℃)低4.22℃,高山的昼夜温差(7.43℃)比平原(4.04℃)高3.39℃,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育苗期间高山的根际日均温(24.84℃)比平原(26.42℃)低1.58℃,高山的白天根际均温(28.78℃)比平原(30.26℃)低1.48℃,高山的夜间根际均温(21.16℃)比平原(28.74℃)低7.58℃,高山的根际昼夜温差(7.04℃)比平原(1.89℃)高5.1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与平原相比整个育苗周期,高山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鲜重、根冠比、壮苗指数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以及SPAD值都显著优于平原,这说明夏季高山的环境更有利于番茄幼苗的生长。在播后28d高山的株高,茎粗,全株干重是平原的1.21,1.16,1.39倍;生长速率比平原高出39.52%,壮苗指数是平原的1.34倍。播后的28d,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SPAD值高山比平原高出37.91%、165.45%、9.02%。由上述结果表明高山较平原可相应的缩短育苗周期,提高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与叶绿素SPAD值,从而提高幼苗质量。3.建立一种对设施温度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的模型,阐述了白天、夜间和根际各个温度适宜度的计算方法,结合测试的温度数据对定量评价模型进行适宜度的计算,据温度适宜度定量评价模型计算所得适宜度,白天适宜度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夜间最小值为0,最大值高山为0.99,平原为0.83;根际适宜度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其中温度适宜度总值高山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总值是平原的2.23,1.14和0.11倍;典型天气的适宜度总值高山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总值是平原的1.52,2.29和0.18倍。据适宜度动态变化曲线可得出夏季高山和平原的10:00-15:00和平原的夜间为重点调控时段,典型天气的晴天为温度调控的重点天气。4.本文运用温度游程特征对温度定量评价的模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复算,与平原相比,整个育苗期的白天气温高于25℃的高温历时比平原低了2.87h,夜间气温高于17℃的高温历时比平原低0.53h,根际温度高于22℃的高温历时比平原低9.2h,高温历时比平原低12.6h;白天气温高于33℃的高温历时比平原低0.9h,夜间气温高于25℃的高温历时比平原低6.06h,根际温度高于28℃的高温历时比平原低3.56h,高温历时总共比平原低10.52h。高山的高温烈度和高温强度无论是白天、夜间和根际都低于平原,高山的温度环境有效的降低了幼苗遭受高温的程度。5.据幼苗指标与温度适宜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白天温度适宜度与幼苗壮苗指数,干物质,地上干质量与地下干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7,0.748,0.767,0.696;与根冠比的相关系数为R=0.439。夜间温度适宜度与根冠比,地下干质量的相关系数为R=0.934,0.808;与幼苗壮苗指数,干物质,地上干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9,0.339,0.492;根际温度适宜度与幼苗干物质,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的相关系数为R=0.681,0.694,0.567;与壮苗指数,根冠比的相关系数为R=0.523,0.521。综上,白天温度适宜度对幼苗壮苗指数,地上干质量与地下干质量的影响较大,对根冠比的影响较小;夜间温度适宜度对幼苗的根冠比,地下干质量影响极大,对壮苗指数,地上干质量的影响较小;根际温度适宜度对幼苗的地上干质量与地下干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壮苗指数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6.本文通过通径分析得出本文通过通径分析得出温度适宜度对壮苗指数直接作用为白天(0.493)>夜间(0.203)>根际(0.157);根冠比为夜间(0.892)>白天(0.074)>根际(0.024);干物质为白天(0.551)>根际(0.317)>夜间(0.138);地上干质量为白天(0.539)>根际(0.358)>夜间(0.097);地下干质量为夜间夜间(0.676)>白天(0.045)>根际(0.223)。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优化,也随之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尤其在社会治理领域,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管理社区已经难以满足居民多元化需要,因此鼓励多元治理主体搭建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趋势。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的新途径,有助于解决社区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对合作治理结构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志愿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基层治理组织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维
基于电光效应的脉冲电磁场测量技术具有全电介质结构、频带宽、体积小、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明显的优势,可以对复杂环境中或有限空间内的脉冲电磁场进行无扰动、高保真的测量,
目的:研究滋水涵木推拿法配合常规推拿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并与采用常规推拿法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旨在阐明滋水涵木推拿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的优越性。方法:收集符合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病例72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至试验组和对照组,按剔除标准、脱落标准等筛除,最后收集病例为试验组35人,对照组34人。试验组采用滋水涵木推拿法配合常规推拿法治疗,对照
风味物质含量是白酒分类主要依据,也是白酒酒质好坏的保障,其主要形成因素是白酒酿造过程的微生物的参与。产酯、酶类微生物可以提升白酒风味物质含量,本研究通过筛选白酒酒醅中风味贡献菌株,探究其筛选微生物模拟白酒发酵构建发酵动力学模型及研究筛选菌株对白酒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酒酒醅风味贡献菌株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利用WL培养基和LB培养基对浓香型白酒酒醅进行微生物分离筛选,用产酯培养基
枇杷是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量居世界前列。枇杷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消炎抗菌、美白、抗氧化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功效。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枇杷产量,果农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屡见不鲜。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对枇杷质量有影响,而且对枇杷根际环境同样有较大影响。福建省莆田市是我国枇杷的重要种植区,但不科学的施肥和管理方式,导致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等问题出现,这阻碍了枇杷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不同
乡村教师是民国时期人数较多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在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12-1937年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的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苏南乡村教师的师资构成
目的:本课题拟在MCF-7、MDA-MB-231细胞中,研究雌二醇羟基代谢产物及羟基代谢酶谱的特征,以此探寻关键代谢酶及关键代谢产物在两种癌细胞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预防治
众所周知,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的主要动力灾害之一,发生突出的后果十分严重。目前突出的机理、预测指标及其临界值都在不断的探索中,特别是在机理研究未取得重大突破之前,
心血管疾病是国际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导致人类非意外死亡的直接或间接因素。而在心血管系统中,心脏是重要器官。因此,准确地分割心脏图像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介
由于云具有高性能的计算能力和大规模的存储和管理空间,越来越多的心电电子病历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其中不仅包含了心电信号数据,还有大量患者个人隐私数据,这些信息的泄露和非法窃取会招致诸多威胁。但如今心电医疗数据中隐私数据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对于心电医疗数据隐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基于云平台的电子医疗为研究背景,为了解决心电医疗数据的隐私安全和数据共享问题,提出了一个以隐写技术为基础的心电医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