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也是对瞩目和关心中国发展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地与中国国家发展道路及发展规律相契合相统一的基础之上的。道路自信不仅具有丰富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实践载体,而且它在主体论、实践论和认识论等视域下体现出深厚的哲学意蕴。从哲学视域研究中国道路自信问题,引导全党全国人民正确地认识中国道路发展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从而巩固和强化理性认同,坚定和提升道路自信。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来审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问题,能够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形成更为深入全面的整体认知,持续增进我们坚定中国国家发展道路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深入地系统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有效地应对中国道路“何以自信”的理论武器。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道路自信问题。在主体框架上,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概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即党和人民对自身所选择的发展路径的积极肯定和信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历史继承性、时代创新性、人民主体性三个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尤为必要性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现实困境的需要,也是时代潮流的根本趋势。当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面临国内外的现实挑战也是突出的。行业差异导致的收入分配差异明显,区域差异引起分配不公,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引发社会公共资源分配失衡问题等民生问题尚待解决。与此同时,但是贪污腐败问题的形势依然严峻,党风廉政问题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局。不仅如此,西方敌对国家对我西化分化挑战严峻。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石。其一,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是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的动力依据。人民群众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主体,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群众是中国道路选择和实践的动力来源、是承载道路自信的实践主体。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是道路自信的价值主体,表现在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和道路自信的真正受益者。其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是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的客观依据。坚定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是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作为客观依据的,这体现了实践的客观性。坚定道路自信的实践动力是主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实践的成果,是伟大的创造,体现了实践的主体性及创新性。其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的最佳依据。坚定道路自信不仅统一于社会发展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也体现出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第三部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价值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在理论上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性,验证了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证明了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我国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理念和实践过程,使国家发展的实际成果真正地服务和满足于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更加充分地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将人民视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体,国家发展理念的最终追求是实现人的发展。中国道路在证明人类文明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对于自身发展有着高度认同和自信,同时也为人类和平与世界做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现实价值是,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发展之路,也树立起发展中国家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第四部分探讨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有效途径。其一,强化领导自信,提升道路自信内生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升防腐拒变能力。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将服务、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方针、观点和政策,积极处理好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关系,不断增进执政能力建设,强化领导自信。其二,确保群众利益,增强道路自信凝聚力,合理解决民生问题,创新社会治理机制,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国家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扩大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引导和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支持和拥护中去。建立道路自信的群众基础就是在于对民众利益的切实保障,时刻注重关乎民生根本的问题。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为主导的社会治理保障机制,积极营造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权利得以实现,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国家建设的长治久安。其三,要加大宣传教育,增强道路自信渲染力,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同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指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实践,积极构建出有利于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理论指导和价值主导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