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反映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实力。而企业集团的核心是控股公司,也就是集团公司。在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的14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有9家是集团公司,所占比例为64.29%;在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有363家是集团公司,所占比例为72. 6%,这说明,企业集团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更好地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的集团化趋势已日益明显,企业集团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模式,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以上看到的只是企业集团发展的趋势及重要性。我国己经加入WT0,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场竞争既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也是控制力的较量。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则会发现:我国企业集团的协同效应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比如在2004年中国500强中,非集团公司的平均收入要比集团公司多473,234.07万元,超出28. 40%;集团公司在2004年频频出现“高管风波”,创维的黄氏兄弟折戟于“虎山行”,中航油的陈久霖成了“里森第二”,伊利高管东窗事发,格力集团一年内有五位管理人员遭遇牢狱之灾;90年代巨人集团踏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加上对子公司的失控,导致其帝国时代的灭亡。可以说,我国不少企业追求集团化经营模式,试图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但是,诸多现实让人们看到集团化经营使许多企业走上了加速陷入危机甚至破产危机之路。纵然,这样的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原因绝非单一,但内部控制缺陷却不可置疑地成为主要原因之一,这样的结论让我们感到震惊。在国内外无数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的刺激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已日益迫切。目前,国内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法人企业,其中有很多不适合企业集团,尤其不适用集团公司对下属成员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