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芳基磺酸盐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热力学研究

来源 :大庆石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苯及其同系物,脂肪酰氯和α-溴代烷等为主要原料,精细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明确、纯度较高的烷基芳基磺酸盐,代号分别为:ФC14-5S、MФC14-5S、EФC14-5S、DMФC14-5S、DMФC12-5S、DMФC16-5S、DMФC14-3S和DMФC14-7S。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其有效活性物含量均大于96.0%。利用表面张力法、碘光谱法、水増溶法、拟三元相图法和Winsor相态图法研究了这些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分子有序组合体(胶束、反胶束和微乳液)的性质,并考察了分子结构、温度、溶剂以及各种添加剂等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芳基磺酸盐在水溶液中胶束化是一个自发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随着温度升高,先有利于胶束化而后又不利于胶束化,且熵变对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有下降趋势而焓变的贡献有增大趋势;胶束化存在焓-熵补偿现象,补偿温度Tc均在(306±2)K,基本不随烷基芳基磺酸盐的结构而变化;随着芳环上短烷基链或长烷基链碳数的增加,胶束化能力和胶束的稳定性均提高,而随着芳环向长烷基链中间位置移动,胶束化能力和胶束的稳定性均下降。随着十四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亲油基支化度的增加,不利于其在水中或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中胶束的形成而有利于其在非极性溶剂正庚烷中反胶束的形成;溶剂极性的降低,促使表面活性剂溶液由胶束溶液→单体溶液→反胶束溶液转变;无机盐和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的加入均促进了DMФC14-5S在水溶液中胶束的形成,且反离子价态数或醇烷基碳原子数越大,越有利于胶束形成;而乙醇、聚乙二醇和非水极性溶剂的加入均不利于胶束的形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DMФC14-5S的复配体系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情况比较复杂。DMФC12-5S、DMФC14-5S和DMФC16-5S在表面活性剂/醇/正辛烷/水体系中获得最大的微乳液区域面积所对应的最佳助表面活性剂醇分别为正丁醇、正戊醇和正戊醇;烷基芳基磺酸盐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形成中相微乳液;无机盐浓度的增加导致烷基芳基磺酸盐/正丁醇/正辛烷/NaCl/水形成的微乳液体系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由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型转变;随着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亲油基的支化度或烷基链长的增加,最佳盐度c*(NaCl)和中相盐宽?c(NaCl)均减小,而最佳中相体积分数φM*和最佳增溶量S*均增大。
其他文献
利用倾斜摄影技术生成的实景三维模型一般都仅仅作为一种浏览演示的方式,使用方式较为粗糙单一,其成果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常规测绘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本文对一种利用倾斜摄影
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国家的“金色名片”。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鲁西化工的具体情况,分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针对课题的特点,采用了调查问卷法、多元回归法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
基于线性势流理论,将流场分为3个部分:入射势与反射势部分、辐射势的记忆部分、辐射势的瞬时部分,竖直弹性板的时域振动基于模态叠加法,利用傅里叶与拉普拉斯变换求解流场控
<正>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三维模型的快速制作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大多仍停留在大范围较粗糙三维场景的制作上,无法真正做到三维模型的精细化、单体化制作
藏传佛教格鲁派坚持出家制度,规范僧侣宗教生活,奉行说一切有部戒律,严格按照戒律建立寺院,以拉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最为典型。其教义制度(学经制度)、教阶制
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两级误差放大器结构的LDO稳压器。该电路运用两级误差放大器串联方式来改善LDO的瞬态响应性能,采用米勒频率补偿方式提高其稳定性。两
飞山神信仰产生于湘黔桂鄂渝毗邻地区侗、苗、土家、汉等族群交错杂居的多元文化空间中。本文从飞山神信仰形成过程,飞山庙的发展模式如建筑格局、供奉神灵等特征,来分析儒释
目的比较在烧伤整形治疗中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烧伤整形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接受复合皮移植术患者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