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防控的理论分析和机制完善——以丈夫对妻子的暴力为中心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暴力是影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消极因素,更是侵害家庭成员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原因是极为复杂的,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却缺乏实际操作性,涌现出诸多家庭暴力受害者救济难的问题。由此,对家庭暴力法律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权利,促进平等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了家庭暴力本质的讨论,通过对家庭概念,精神暴力的讨论界定了本文要讨论的家庭暴力概念,限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描述了家庭暴力的法律特征,比较了家庭暴力与虐待行为、家庭暴力与一般暴力行为的区别。 第二部分通过家庭暴力成因和影响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家庭暴力防控的理论背景和防控的必要性,着重讨论了家庭暴力防控的主体——公权力在家庭暴力防控中的合法性和理论依据;公权力在家庭暴力防控中与个人隐私权以及同受害妇女自主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和评述和剖析了加拿大、美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反家庭暴力的防控机制。提出在借鉴国外家庭暴力防控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家庭暴力防控的法律机制。 第四部分在分析我国家庭暴力防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防控的总体构想,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通过构建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体系和将社区治理纳入防控体系来预防家庭暴力发生;通过明确和加强公安机关在介入家庭暴力案件中的职责、建立保护令制度,完善临时救济措施、变革调解制度在家庭暴力防控中的适用、完善家庭暴力案件适用的诉讼程序以及健全家庭暴力法律责任体系来完善家庭暴力发生后的控制和救济体系。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禁毒史的研究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出版了一系列有学术价值的专著、论文。但综合看来,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即学者们大部分是着眼于禁烟运动史的研究,微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体,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