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死蜱的机理为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而起到杀虫作用;百菌清是一种取代苯类杀菌剂,其机理为抑制病原菌的细胞呼吸酶,从而抑制病原菌活性直至死亡。由于毒死蜱和百菌清在水体中降解速度缓慢,土壤吸附性较低,且在水体中的持效期较长。因此,毒死蜱、百菌清和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的毒理学研究对生态风险评估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从性腺轴(HGA)、甲状腺轴(HTA)及内分泌酶系等角度,研究毒死蜱、百菌清和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内分泌系统的干扰效应,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斑马鱼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胚胎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o)值分别为2.14 mg·L-1和0.353 mg·L-1,对斑马鱼胚胎分别表现为中毒和高毒;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幼鱼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o)值分别为2.12 mg·L-1和0.079 mg·L-1,对斑马鱼幼鱼分别表现为中毒和剧毒。运用相加指数法(AI)判断毒死蜱和百菌清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在24 h、48 h和72 h暴露时间点,AI值分别为-0.193、-0.123和-0.093,对斑马鱼胚胎表现为拮抗作用,在96h时,AI值为1.82,其表现为协同作用。本试验(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毒死蜱、百菌清和毒死蜱+百菌清联合暴露对斑马鱼幼鱼性腺轴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毒死蜱、百菌清和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幼鱼卵黄蛋白原(VTG)水平的影响,从两个方面对斑马鱼幼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进行探究。试验结果主要表现在(1)毒死蜱促进ERα、ERβ1、VTG1、VTG2和ERβ2基因的表达的上调,CYP19a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变化;(2)百菌清能够促进ERβ1、VTG1、VTG2和ERβ2基因的表达的上调,对CYP19a和ERa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变化;(3)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促进ERα、ERβ1、VTG2和ERβ2基因的表达的上调,VTG1基因表达下调,对CYP19a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变化;(4)毒死蜱、百菌清和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幼鱼体内的VTG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幼鱼具有一定的雌激素干扰效应,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幼鱼的性腺轴干扰程度与暴露于单剂相比,有明显的降低。本试验(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毒死蜱、百菌清和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幼鱼甲状腺轴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2)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毒死蜱、百菌清和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幼鱼甲状腺激素水平(T3、T4)。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幼鱼具有一定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幼鱼的甲状腺轴干扰干扰程度与暴露于单剂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主要表现在(1)与对照组相比,毒死蜱和百菌清能使斑马鱼幼鱼体内CRH、TSH、D1、D2和TRa基因表达上调,TPO基因表达下调,TG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变化;(2)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能够抑制TRα、TPO、D2基因的表达,促进D1基因的表达,对CRH、TSH、TG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变化,;(3)毒死蜱、百菌清和毒死蜱+百菌清二元组合导致斑马鱼幼鱼体内的T3含量升高、T4水平没有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