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肽α1对大鼠绞窄性肠梗阻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变化的影响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变化及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对其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体重250-30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对照组)、C(实验组)三组,每24小时给予A、B两组大鼠生理盐水0.1ml皮下注射,给予C组大鼠胸腺肽α1 0.16mg皮下注射。注射第4天行末端回肠和肠系膜血管结扎术制作绞窄性肠梗阻大鼠模型,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胸腺肽α1皮下注射并继续每24小时给药1次。于术后72小时取标本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内毒素和盲肠肠黏膜s Ig A(可溶性免疫球蛋白A)含量,免疫组织染色法计数小肠黏膜固有层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结果(1)A、B、C三组大鼠造模后72h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55%和45%,行Kruskal-Wallis检验P>0.05,未见明显差异。(2)与A组比较,B组大鼠回肠末端肠黏膜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和盲肠肠黏膜s Ig A含量明显降低,动脉血内毒素含量明显升高(F=12.63-30.00,t AB=4.54-7.78,P<0.05)。(3)和B组相比,C组大鼠动脉血内毒素含量明显降低(F=14.84,t BC=3.41,P<0.05),回肠末端肠黏膜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F=12.63-30.00,t BC=4.08-4.21,P<0.05),盲肠肠黏膜s Ig A含量平均数高于B组大鼠,但未见明显差异(F=15.19,t BC=1.90,P>0.05)。结论大鼠绞窄性肠梗阻的肠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肠道内毒素移位的发生。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可以改善大鼠绞窄性肠梗阻的肠道免疫功能,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1.了解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FLT3-ITDmut)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临床表现及分子学特征。2.通过观察索拉非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FLT3-ITDmutAML患者的诱导缓解(CR)率、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来评价索拉非尼治疗AML的有效性,通过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对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揭示危险因素引发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为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临床预防与诊治提供策略与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21年1月连续收治的875例经治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发生出血卒中88例,未发生卒中787例。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Ⅲ期NSCLC患者行根治性同期放化疗期间,胸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或不联合脾区低剂量照射对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相关机制。方法:筛选2011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NSCLC的ⅢA、ⅢB期(据2011年NCCN分期标准)患者,均为初诊、初治、无法行手术治疗且未行放疗,共计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Dose2,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形成,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MicroRNA-155(miR-155)能够对多种炎症相关细胞起到调节作用,进而起到影响AS形成过程的作用。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RR),它参与了人体固有免疫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NLRP3炎症小体能够使下游的多种炎症因子(包括IL-1β、IL-18)被激动和活化,是A
目的:制备特异性Dectin-1纳米抗体并检测其在真菌性角膜炎能否发挥抗炎作用。方法:1.将辅助噬菌体M13K07侵染已经构建成功的噬菌体文库,得到从宿主菌释放出的噬菌体。经过三轮浓度为100、10、1μg/m L的Dectin-1重组蛋白淘选后,进行多克隆噬菌体间接ELISA法验证特异性噬菌体被富集。用单克隆噬菌体间接ELISA法对噬菌体特异性进行验证,淘选出携带特异性针对Dectin-1的纳米
研究目的:肥胖人群中大约有10%至25%并没有发生代谢异常,此类状态称之为代谢健康型肥胖(MHO)。相反,一些体重正常的人群也可能发生代谢异常。研究表明,代谢异常但正常体重(MANW)和代谢异常型肥胖(MAO)表型增加乳腺癌和晚期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和发展风险。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研究探讨不同代谢和肥胖状态组合对前列腺癌(PCa)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中国男性中不同代谢和肥胖状态组合与PCa术后病
目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多伴随腰背部肌肉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尤其以前屈活动受限为主,影响其工作及生活质量。现临床针对慢性非特异性颈肩腰腿痛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方法中尤以理疗、手法治疗为主。但临床上经治疗后的此类患者常出现腰痛复发反复就医的现象,两种治疗手段的疗效差异仍有待研究。本文旨在研究姿势解密技术中的4R技术这一新兴的脊柱手法治疗方法与常
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eCBs)是参与中枢运动控制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痛觉、食欲、成瘾、情绪、习惯养成、学习与记忆、奖赏与动机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理功能。苍白球(globus pallidus,GP)参与调节躯体运动,与其他核团共同构成基底神经节回路。苍白球中有大麻素1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1 receptor,CB1R)和大麻素2型受体(cannabi
目的: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评估和分析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和骨转移灶中四个关键免疫检查点(Siglec-15、PD-1、PD-L1和PD-L2)的不同表达,并分析它们的差异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对比分析评估靶向治疗是否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为乳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0月-2020年8月诊断为乳腺癌以及乳腺癌骨转移的94例
目的探讨280nm LED-紫外线(Light Emitting Diode-Ultraviolet,LED-UV)对HL-6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细胞内活性氧生成的影响,同时研究HL-60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生成的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作为研究对象,280nm LED-UV紫外线作为光源,以不同剂量(J/m2)照射HL-60细胞,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