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血藤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其主要以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的干燥藤茎入药。然而随着多年来的开发利用,密花豆的供应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以其它品种的鸡血藤代替,据调查在2005年的《中国药典》中鸡血藤的药源植物除密花豆外,还有豆科、木通科、五味子科等,共6个属15种植物及变种植物,这对于鸡血藤的合理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对鸡血藤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采集了以密花豆为主的12个豆科鸡血藤种群,共120份样本,以形态学标记以及分子标记的方式,分析比较各个地区密花豆种群以及该种群与其它属种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1)通过对野生密花豆种群资源的实际调查以及样品采集,记录了相关野生鸡血藤的相关形态学特征,例如叶长、叶宽、种子长等特征性形态学性状作为指标,应用统计学相关软件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各个密花豆种群间的变异系数差异不明显,而密花豆种群与其它属种的种群间遗传变异较大,而对12个种群的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相同种属的种群亲缘关系较近,而相同地区的种群亲缘关系也较近。虽然通过表型标记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物种亲缘关系以及多样性进行归类分析,但是基因性状是决定物种表型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保证完实验的完整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2)根据相关文献查找资料,选择PCR初始反应,以建立密花豆的ISSR-PCR扩增体系。确定了反应的最优体系为:15 u L反应体系,模板DNA80ng;底物dNTPs浓度为0.8mmol/L;Taq酶的浓度为1.2u;引物浓度为0.6umol/L;镁离子浓度为2.Oumol/L。根据已优化的实验体系,对所收集的12个种群120份样本进行ISSR-PCR扩增,收集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得到212条重复性高的清晰可辨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94.81%,表明扩增的结果较好,样本多样性丰富。在种群水平上,各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比和Shannon信息指数存在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同属种间差异并不明显,这表明各种群间亲缘关系较近。12个种群中,不同地区密花豆种群的多态位点大致相似,而其它属的湖南常春油麻藤多态位点百分比最高,四川宜宾的香花崖豆藤多态位点百分比最低。(3)运用UPGMA软件对收集的12个种群进行遗传距离与遗传一致度分析,结果12个种群可大致聚为三大类,其中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密花豆种群聚为一类,四川宜宾的厚果鸡血藤、喙果鸡血藤与香花崖豆藤还有湖南喙果鸡血藤可聚为一类,湖南常春油麻藤聚为一类。并且深圳布吉的密花豆与深圳梧桐山的密花豆亲缘关系最为接近,最先聚集在一起。(4)通过比较分析形态学标记与ISSR分子标记的结果,发现表型标记与ISSR分子标记间存在差异。其中表型标记存在不足,不能够对表型相似的不同属种的种群进行聚类,但该方法简便易行,能够直观的对种群的多样性进行分析。而ISSR分子标记能够避开植物表型的特征,从基因型的多态性特征来对物种的多样性进行分析,虽然能够对种群更精确的分析,但是重复性不高。两种方法都能够对种群的多样性进行分析,但是对于亲缘关系的分析时结果的一致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