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产权的安全稳定是对农民、农地的合法保护的重要保证。而农地确权则是保证产权稳定的一个客观表现形式。通过农地确权,使农民拥有合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方面能够明确承认农民承包经营主体的地位,使农民能够在自觉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对农地进行处置,另一方面能够对政府和集体起到合法的约束制约作用,禁止其为了单方面经济的发展或者个人的利益而非法强占农民土地,给农民不合理农地征收补偿款,更重要的是通过进步明确农地产权的安全和稳定能够增加农民对农地投资的长期预期进而从长远角度上促进农民对土地的流转,使土地从细碎化走向规模化,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然而,一直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弱化、主体缺位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或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对此,国家也开始通过农地确权来强化农民对土地产权的拥有。同时,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分化。在此背景下,笔者梳理当前农地确权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实证数据分析,测度农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影响,并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总结并提出进一步落实农地确权工作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具体研究有关土地确权等先关问题。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首先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进行介绍,然后分析当前国内外有关本选题方向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现状,清楚了解研究动向。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土地确权的相关理论分析,重点突出土地确权、农地流转等基础概念和理论框架。第三部分针对先前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的一手数据进行基础统计性描述,为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提供基础。第四部分重点将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后,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统计模型,系统分析在农户分化的前提下,农地产权状况对农地流转是否产生影响已经影响程度如何。第五部分通过梳理和整合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针对当前农地流转过程中,土地确权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