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加速消失,空巢村落日益增多,传统的农村社会关系也正经历着一场改革。“差序格局”与“伦理本位”已不能够准确地概括空巢村落的现状和特点。为了解目前空巢村落社会关系的现状,笔者构思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方法基础,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皖西南空巢村落S村的个案研究来剖析皖西南空巢村落的社会关系网络状况。在具体研究中,笔者以S村中的个人、家庭以及整体村落三个层次的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活动。在进行相关调查与分析后,笔者有以下发现:首先,S村村民个人的日常交往网络、情感支持网络和工具支持网络均呈现出规模大、同质性高、构成内容丰富等特点。同时,三类社会关系网络也在规模、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与传统社会关系相比,亲缘、业缘和地缘等关系构成上发生了改变,外出行为也给村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次,S村家庭则呈现出规模变大、核心家庭较多、赡养责任形式化、工具性与情感性并存等特点。村落整体社会关系网络则显示出连接不完全、密度高、空巢老人社会交往失范等特点。再次,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存在诸如个人业缘关系强化、虚拟网络作用突出、女性话语权提升、村落主体缺席呈现“候鸟”型关系以及现代化观念渗透等重要现象。空巢村落的社会关系对于村落的整体建设十分重要,在经济、道德基础、文化以及村民的幸福感等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笔者希望能够通过个案研究为皖西南地区,甚至全国的空巢村落社会关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