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服饰文化(1912-1949)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试图通过对民国37年间社会历史的演进、北京地区服饰文化上的变迁进行详尽的考据和梳理,对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在民国三个显著的历史阶段里,服饰的演进和变化着重体现在服饰穿用对象、服制政策的内容及各具特色的服饰品类上。第一阶段是1912-1927年间北洋军阀时代的男女服饰,由于此阶段是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所以,历史的焦点和京城的主角是政府机关及上层人士,重点介绍他们的服饰品类。第二阶段是1928-1937年间,此为南京政府时期,北京已不是首都,着重介绍新颁布的服制政策以及北京地区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国货”的提倡。第三阶段是1938-1949年间,在日本殖民地和解放战争硝烟背景下着重对当时的社会主角老北京平民的服饰进行介绍,其中包括男子、女子及儿童的服饰以及鞋帽配饰在类别上的划分和演进。
本研究着重突出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服饰的地域特色,结合历史学和服饰文化学,力争立体性、生活化地再现民国北京服饰文化的风味。通过回顾和分析、考据和梳理、研究和总结,能带给今天的地域服饰文化研究一点补充,带给今天及未来的北京一份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