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京服饰文化研究(1912-1949)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66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服饰文化(1912-1949)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试图通过对民国37年间社会历史的演进、北京地区服饰文化上的变迁进行详尽的考据和梳理,对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在民国三个显著的历史阶段里,服饰的演进和变化着重体现在服饰穿用对象、服制政策的内容及各具特色的服饰品类上。第一阶段是1912-1927年间北洋军阀时代的男女服饰,由于此阶段是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所以,历史的焦点和京城的主角是政府机关及上层人士,重点介绍他们的服饰品类。第二阶段是1928-1937年间,此为南京政府时期,北京已不是首都,着重介绍新颁布的服制政策以及北京地区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国货”的提倡。第三阶段是1938-1949年间,在日本殖民地和解放战争硝烟背景下着重对当时的社会主角老北京平民的服饰进行介绍,其中包括男子、女子及儿童的服饰以及鞋帽配饰在类别上的划分和演进。 本研究着重突出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服饰的地域特色,结合历史学和服饰文化学,力争立体性、生活化地再现民国北京服饰文化的风味。通过回顾和分析、考据和梳理、研究和总结,能带给今天的地域服饰文化研究一点补充,带给今天及未来的北京一份敬意。
其他文献
本文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金融中介理论的模型,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变化对证券价格的影响,资产证券化和杠杆的变化对证券价格波动的影响,证券价格波动对银行利润、资产配置及银
语境内化在版画具体创作中,是在对于版画创作艺术规律良好把握基础上的升华。语境和版画创作意识相结合,将语境纳入并且引导版画创作的审美判断、价值取向、精神诉求、表现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要建立起一套我国传统屏风艺术与现代屏风的理论联系,研究屏风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形式。对我国当代风格各异的现代屏风艺术形象展开调查与研究。希望
本论文以“地域性景观”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在阅读和分析典型地域性景观各个元素的基础上,总结出评价地域性景观价值的普适系统,来指导现代的景观设计。设计要考虑地域性,因为设
期刊
亨利·摩尔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雕塑艺术家之一。他从西方现代艺术、东方艺术和原始美术中汲取养料,把西方审美观念和东方审美观念、现代艺术元素和古代艺术元素恰如其分
本文以“礼乐张力”为切入点,以春秋、战国礼乐关系为中心,深入剖析传统礼乐文化中蕴含的礼、乐矛盾,以及人们对音乐艺术的体会和认知。 从社会功能属性方面看,专制时代的“礼
为计算精确制导炸弹对地下工程的最大破坏范围 ,分析了常规弹药的局部及整体作用对掘开式地下工程的顶板、底板、侧墙等部位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及破坏范围 ,为对此类问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