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拖延是指个体在有意识的情况下经常延迟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是组织行为中影响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改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拖延行为,本研究从情绪管理的视角,考察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现象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心理机制与条件。由于公务员特殊的金字塔体系,大量的基层公务员面临着晋升困境,他们感到情绪耗竭并产生职业倦怠感,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和拖延行为增加,因此对情绪的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揭示职业高原、职业倦怠、情绪管理和拖延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丰富相关理论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为解决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拖延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指导。本研究采用公务员职业生涯高原问卷、马氏职业倦怠量表、公务人员情绪管理问卷、工作拖延量表,调查了 333名基层公务员,检验职业倦怠在职业高原和拖延行为中的中介作用及情绪管理在职业倦怠和拖延行为中的调节作用。本次调查共回收306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性检、相关分析和中介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基层公务员的职业高原、职业倦怠、情绪管理和拖延行为在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单位、职位级别上存在部分差异。(2)基层公务员的职业高原对职业倦怠和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倦怠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在职业高原和拖延行为中起中介作用及情绪管理在职业倦怠和拖延行为的影响路径上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职业高原对拖延行为的预测作用,从新的角度看待职业倦怠和情绪管理对拖延行为的影响,为改善拖延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基层公务员群体,较高水平的职业高原可以增强职业倦怠,进而增加拖延行为;无论是高职业倦怠还是低职业倦怠水平下,有较高情绪管理能力的基层公务员都能有更少的拖延行为,且当个体处于低职业倦怠水平时,这种调节作用更显著。总体而言,可以从情绪管理的角度出发,寻求改善基层公务员群体拖延行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