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与B.subtilis 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重组表达及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茶氨酸是一种存在于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具有降血压、抗肿瘤和保护神经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与保健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Y-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 GGT, EC 2.3.2.2)能够催化谷氨酰胺与乙胺反应生成L-茶氨酸,且反应过程不需要ATP的参与,因此利用GGT来催化合成L-茶氨酸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首先利用大肠杆菌表达来源于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Y-谷氨酰基转移酶,随后将其用于L-茶氨酸的酶法合成并对催化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利用阳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L-茶氨酸。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构建了含有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GGT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8a-EGGT和pET28a-BGGT。将其转化到E. coli BL21 (DE3)中,并对重组菌的培养条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亲和层析分别纯化获得重组EGGT和BGGT蛋白,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表征。其次,分析了GGT催化L-茶氨酸合成反应中的副产物,明确了反应中存在着以下三种副反应:(a)L-谷氨酰胺不可逆的降解为L-焦谷氨酸;(b)GGT催化L-谷氨酰胺的自转肽反应生成γ-谷氨酰基-谷氨酰胺(y-glu-gln); (c) L-茶氨酸的自转肽反应生成γ-谷氨酰基-茶氨酸。优化了大肠杆菌来源的GGT催化L-茶氨酸合成的反应条件,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为:在10 mLNa2CO3-NaHCO3缓冲液(100 mM, pH10.0)中,添加300 mM L-谷氨酰胺和1.8 M乙胺盐酸盐,加入重组菌菌体15mg/mL,在30-C下反应12 h,L-茶氨酸的最高合成量可达28.2 g/L,L-茶氨酸对L-谷氨酰胺的转化率为55.20%。再次,优化了B. subtilis来源的GGT催化L-茶氨酸合成的反应条件:以300mM谷氨酰胺和3 M乙胺盐酸盐为底物,以100 mM Na2CO3-NaHCO3为缓冲液(pH 10.5),加入湿菌体30 mg/mL,于30℃下反应6 h,L-茶氨酸的产量为34.65g/L,L-茶氨酸对L-谷氨酰胺的转化率为64.88%。为提高L-茶氨酸产量,考察了不同分批补料方式对L-茶氨酸合成的影响。选择以100 mM L-谷氨酰胺为初始浓度,当L-谷氨酰胺不足20 mM时,补加100 mM L-谷氨酰胺的方式,经过四次补加,L-茶氨酸可达63.20g/L。最后,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纯化L-茶氨酸,选择HZ016阳离子树脂为交换介质,建立了从酶促反应液中纯化L-茶氨酸的方法,L-茶氨酸的纯度为94.6%,L-茶氨酸的总回收率达到40.4%。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筹划的相关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企业的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的前期策划活动,对市场未来的走向趋势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动向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本文将对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必要的对策,以期能够为广大的法律工作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近10年来,高功率微波技术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这就导致高功率微波界再次审视以往开发此项技术的道路,力图在研究高功率微波技术的各个方面寻找新的机遇。在简单介绍了世界
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具有尺寸均一、比表面积大、反应能力强等特点,活跃应用于涂料、分离材料等领域。其中,既具有高分子材料良好的加工成型性能,又能够达到荧光材料应用要求的
目前,入股安置模式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相对而言较有发展前景的安置模式。在这样的一种制度形式下,与之有关的利益主体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形成了一种相互博弈的利益关系。本文通
背景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寻找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是目前抗帕金森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帕金森的药物治疗
针对一类满足Lipschitz条件的仿射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执行器故障重构与容错控制方法。通过非奇异变化矩阵对系统进行降阶,设计出滑模故障重构观测器,优化滑模策略,使滑模故
总结了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技术方面,提出可持续经营对策。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肿瘤,由于胰腺癌早期不易发现,且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且诊断治疗方法的有限,导致胰腺癌目前生存率仍低于10%。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发生早期浸润和转移,其中神经浸润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c-kit蛋白分子又称CD117,是一种III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与干细胞因子(SCF,stem cell factor)结合。SCF在造血、精子发生和黑色素生成中起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既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新的动员令,也是科技界和文化教育界的共同机遇。为了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