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8-10岁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影响因素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下文简称EDI SD—OCT)设备加强厚度成像技术测量脉络膜厚度,分析8-10岁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观察2013年6月至20013年9月份75例8-10岁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门诊的儿童志愿者150只眼纳入研究,运用标准验光法根据不同的屈光度分为三组,远视眼组为(A)、正视眼组为(B)和近视眼组为(C);并采用蔡氏IOMaster对受检者进行眼轴长度的测量,采用三分位法根据不同眼轴分为20.35-22.42mm组(D1)组,22.42-24.49mm组(D2),24.49-26.56mm组(D3);利用Spectralis(德国海德堡医疗设备)EDI SD—OCT设备加强厚度成像技术,能获得脉络膜截面图,运用长度8.8mm扫描线对受检者后极部黄斑中心凹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进行扫描;图像采集完毕后,利用其内置标尺对黄斑区脉络膜进行测量,收集黄斑区9个方位的脉络膜厚度值,分别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O)及距中心凹1mm和3mm处鼻侧(N)颞侧(T)上方(S)下方(I),分别记为N1、T1、S1、I1,N3、T3、S3、I3。将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受检者不同方位及性别、眼别、屈光度组、眼轴组中心凹CT值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  结果:受检者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O)平均值为(297.44±55.32)μm,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VOA)对N1、T1、S1、I1,N3、T3、S3、I3方位与中心凹下CT值比较,发现除N1、N3、I3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T1、S1、I1、T3、S3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O)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男女性别间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O)值进行比较,发现女性受检者O值高于男性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SD-t检对A、B、C男女分别进行组间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O)值比较发现,女性中A与B、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0.05);而男性中A、B、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所有受检者屈光度度数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O)值呈正相关R2=0.189,P<0.05),眼轴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O)呈负相关(R2=0.294,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检者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值随眼轴增长而下降,眼轴每增加1mm,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值下降23.58μm(Y=848.82-23.58X1,R2=0.294, R2ad=0.289, P<0.05)。  结论:8-10岁儿童黄斑区中心凹平均脉络膜厚度为(297.44±55.32)μm,且随眼轴增长而下降,眼轴每增加1mm,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值下降23.58μm。
其他文献
我国是出生缺陷大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出生缺陷是我国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及时参加产前诊断,可以阻断出生缺陷的发生。产前筛查[1-2]是采用简便、可行和无
你去过真正的乡下吗?你感受过快乐的乡下生活吗?我的家乡就坐落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不仅美不胜收,而且还发生过许多趣事。什么?你不信,请听我慢慢道来!  东北的乡下冬天漫长而枯燥,于是,我把小伙伴都从教室叫出来玩儿。“王琪蕊,咱们玩什么呀?”赵心灵好奇地问着我。心想:“这么冷的天气,这么大的风,怎么玩儿呀?要不就回去吧。”“突然,我若有所思,于是,把小伙伴儿们都聚在一起,装模作样地说:“常听大人们
期刊
[目的]通过测定肥胖儿童和肥胖大鼠脂质代谢、血糖、胰岛素和内皮细胞因子,判定其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程度,评价肥胖伴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探讨胰岛素抵
我有一个漂亮的空竹。看,空竹中间有根小铁棒,铁棒外面裹着一个轴,铁棒的两边有一个像碗型的东西。像碗一樣的外框有很多颜色。有绿色,有蓝色。我有一个粉色的空竹,它很漂亮。有的空竹带响声的。买这样的空竹就算一个人玩也不会寂寞,因为它发出“嗡嗡……”的声。它们交织成了一首美妙的歌曲,越听越有劲,抖得也就更快了。空竹一快运看犹如一个粉色的碗在空中转,很漂亮吧?  小小的空竹给我带来很多欢乐!一到下课的时候,
期刊
实验目的:  本研究应用离体高分辨磁共振波谱(1H MRS)分析成年正常大鼠与糖尿病大鼠反复严重低血糖之后顶枕叶皮层代谢物的不同变化,并结合病理学检查,探讨反复严重低血糖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