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和《道德经》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载体,其隐喻语料也十分丰富,但以往的研究多限于文本注释、哲学价值、翻译等方面,鲜有从认知角度开展的研究,而从认知角度上对两本典籍所进行的对比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本文基于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采用定量、定性、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论语》和《道德经》这两本典籍中的主要概念隐喻,对两本典籍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阐释其主要概念隐喻和所表达思维的异同点,并解释导致这些异同点的原因。研究发现:1.《论语》中存在九大概念隐喻:得道是旅程隐喻、人隐喻、水隐喻、理想社会是和谐家庭隐喻、上中下空间隐喻、东西南北空间隐喻、仁和德隐喻、国家隐喻、权威隐喻。《道德经》中存在五大隐喻:道隐喻、德隐喻、上中下空间隐喻、左右空间隐喻、国家隐喻。2.《论语》和《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类型、源域、表层意义、深层意义(通过修身、齐家、平天下、用兵四个话题进行阐释)。(1)两本典籍中的概念隐喻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部典籍中主要概念隐喻的类型都包括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实体和物质隐喻、拟人)。其次,两部典籍都选取和自然相关的事物作为其源域来表达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再者,孔子和老子对道的本质和空间隐喻的表层意义的理解基本一致。最后,他们对修身(教化民众)和平天下(领导者和民众关系的重要性)这两个主题的深层意义的理解基本一致。作者通过分析认为这些相似之处的原因在于:两部著作所形成的的战乱历史环境和当时特殊的中国文化,以及孔子和老子两大思想家在工作和教育方面相似的经历。(2)两部典籍中概念隐喻的不同点也十分明显:首先,《论语》和《道德经》中主要概念隐喻类型的比例不同。《论语》中结构隐喻占很大比重,但《道德经》中本体隐喻占很大比重。其次,除了两者都选择的自然事物作为其源域外,孔子选择偏生活化的事物作为其源域,而老子则偏向于选择和雌性相关的事物作为其源域。更重要的是,孔子和老子对“水”、“道”、“下”、“中”的表层意义的理解存在很大不同。最后,他们对齐家、平天下(对举荐人才和社会等级制度的态度)和用兵这三个主题有着不同的看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孔子和老子在家庭环境、工作和教育方面的经验不同、老子所特有的楚文化背景。本文通过对《论语》和《道德经》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加深了对概念隐喻内涵和运作机制的理解,验证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普适性;该研究也对《论语》和《道德经》深层内涵的理解具有借鉴意义,为研究中国古代典籍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过去,自动化测量既困难又花时间,但是,新的现成的测试仪器和软件已经把这一过程变得轻松、快速得多。把这一进步与廉价的硬盘空间结合起来,工程师受到的减少测试的压力就会变得很小。新的顺序控制软件还可以实现极为复杂的测试,如在不同电压和温度范围内的扫描测量;或者,它还可以让一个测试步骤重复多次,直到通过为止。工程师们还知道,反复进行的测试无法获得足够的测试数据,将会带来极高的成本。测试可能不得不经过重新认
我们公司在45年前创建时,是一家仪器公司,但我们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公司,可以提供大量的系统集成服务,并为我们的设备提供从刚出厂到其生命终结时的全程现场支持服务。我们在针对军用和商业市场的功能测试方面拥有强大的根基。我们的产品开发方面的努力投向了模块化仪器和系统,如发动机测试仪。
约翰·斯坦贝克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烦恼的冬天》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伊桑在内心的烦恼之中挣扎,堕
根据摩尔定律,现代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已经达到几千兆赫兹,同样,计算机的内存密度也早巳突破了千兆字节的水平。为了给这些超级器件提供一个适当的工作温度条件,工程师们不得不想方设法保证它们有合适的散热途径和方法。设计这样一个散热系统可能会使工程师处于两难的局面:如果你在额定的工作条件下来优化风扇的速度和尺寸,那么一旦系统工作条件恶化将会导致系统崩溃的后果;另一方面,你可以按照系统最恶劣的工作条件选择风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