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中的妥协问题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tgf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终结,国际社会发生重大变化,进入了一个深入变革的时期:两极壁垒被打破后,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方兴未艾的经济全球化,正在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另一方面区域主义迅速扩展和深化,并扩及到世界的各个地区。其中,欧盟一体化在进一步深入,欧盟宪法正在产生的过程中。在北美,北美自由贸易区付诸实践已经十几年,美洲自由贸易区已经发动,整个地区在经济上日益连为一体。在亚洲,中国崛起为一个新的经济强国,并实行积极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区域的共同发展,对东亚一体化产生了强大的正面效应。全球化一方面使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进一步加深,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增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也使彼此间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这就要求各国在彼此间发生矛盾的时候,需要选择一种非对抗的斗争形式——“妥协”来化解或者搁置分歧。基于上述思考,本文选择了妥协这一论题,本文将以冷战以来的国际社会为背景、国际政治中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据,试图从国际政治的视角对“妥协”的概念、特征、加以界定,然后从必要与可能两个角度对妥协的合理性价值进行分析,再结合美苏争霸中双方所表现出来的妥协性事件,进一步说明妥协使用的原则与度量关系,最后结合时代特征论证妥协与和谐世界的关系。
其他文献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协调、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60多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经历了比较曲折和复杂的发展历程
随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法律制度备受瞩目,被认为是解决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这一环保法律致命缺陷的有力手段,也是
人类的本性难免有任意、恣肆等感情性弱点,而法律恰是没有感情的。法律能够克服人类非理性的情感因素的消极影响,主要原因就在于法律及其运行具有确定性的特质。确定性是法的优
在我国法学界,时事新闻报道可否受到法律保护问题一直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时事新闻报道有无独创性、给时事新闻报道以法律保护是否具有合理性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时事
在继受大陆法系德国民法体系的国家和地区,财产权利被分为物权与债权两大部分,并一直将二者的区分作为民法体系构建的基础。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债权绝对化、物权价值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