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庭外言论规则研究——以辩护律师为考察对象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x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不少律师把言论的战场从法庭内扩展到法庭外。有律师通过媒体对个案发表言论,以期达到影响个案审判的目的;有律师通过对公共事务发表评论、对引起社会关注的个案发表评论,以期达到提高知名度的广告目的。这类现象引出以下问题:律师能否发表庭外言论?如果可以,是否有限度和规则?规则能否构成体系?如果有规则体系,我国应该建立怎样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律师庭外言论的监管模式?上述问题属于媒体与司法关系问题。本文以辩护律师作为考察对象,将辩护律师以律师身份发表的庭外言论分为“个案言论”和“一般言论”两种类型(民事代理律师和非诉讼律师需准守本文的一般执业言论规则,但非刑辩律师是否还需要遵守特殊的个案言论规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考察辩护律师庭外言论的利弊:一方面,律师庭外言论有利于传递当事人合法诉求;有利于保障司法知情权。另一方面,律师不当的庭外言论可能导致舆论审判、影响司法权威;律师通过媒体的炒作性报道,不仅不能帮助公众监督司法系统,反而还加大了公众的情绪化,导致其对司法正义的误解,对司法权威是一种严重的冲击;律师不当言论还可能存在泄露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损害未成年人利益等负面影响。“律师庭外言论”的主体包括案件承办律师,也包括当事人、律师助理等案件承办律师的代言人,还包括案件承办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知晓案情的律师的言论。基于以分析,通过考察域外经验,借助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理论,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本文得出律师应根据“无害原则”发表庭外言论的结论。“无害”指“不损害审判程序”和“不损害律师职业伦理”两种。针对本文定义的狭义律师庭外言论,“无害”规则可以细化为四个规则:安全港规则、回应权规则、保密性规则、真实性规则。安全港规则从正面规定律师言论中可以发表的无害言论的基本范围;回应权规则确立律师有条件的发表突破安全港规则的言论范围;真实性规则、保密性规则确立了律师言论的禁区。保护性规则与禁止性规则相贯通、主体性规则与配套性规则相关联、常态规则与例外规则相结合,形成了保护全面、限制适当的律师言论规则体系。在建构“无害”规则体系后,本文探讨了“事前告诫、‘事中停止传输’、事后删除与责任追究措施相结合”监管律师不当言论综合治理模式,并提出完善我国律师言论监管方式的几点建议。本文包括导论和七章共八个部分,全文约17万字。导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律师庭外言论规则的相关性研究和专门性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英美国家,研究的焦点包括限制律师庭外言论的规定是否损害被告的公平审判权,以及辩护律师是否需要发表庭外言论以抵消政府工作人员公开陈述的不利影响等。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具体可以分为六大类:一是对域外律师庭外言论规则历史的研究;二是对中国与外国律师庭外言论规则模式的比较研究;三是对中国律师庭外言论规则构建的研究;四是对新媒体时代律师庭外言论特殊规则的研究;五是对中国的特殊司法环境对律师庭外言论规则影响的研究;六是对律师庭外言论相关案例分析的研究;七是对媒体与司法整体关系的研究。但以上研究始终没有集中给出律师庭外言论的具体的、系统化的规则,对律师庭外言论的监管模式基本没有研究。本文的意义在于构建中国特色社科法学学术体系,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以及为建设高素质的律师队伍提供方案。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有规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对象新、研究资料新与研究视角新。第一章,律师庭外言论概述。基于律师庭外言论的内涵、外延与主要形式,律师庭外言论可区分为狭义的律师庭外言论与广义的律师庭外言论。本文聚焦于狭义的律师庭外言论,但从规则发挥作用的机理看,规范广义的律师庭外言论不可避免。律师针对个案发表狭义律师庭外言论所应遵守的规则,同样适用于广义的律师庭外言论。律师通过自媒体发声、接受采访和参加案例论证与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发表庭外言论。我国律师选择发表庭外言论的典型目的有自我宣传和作为诉讼策略两种。律师发表庭外言论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现行律师庭外言论规范进行梳理和分析后可发现,我国应建立律师庭外言论的规则体系。第二章,律师庭外言论无害原则及其派生规则的体系特征。律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言论表达权。从国际准则和欧洲人权规则来看,首先强调了律师也享有普通公民的言论表达权,但律师也要在发表言论时遵守职业道德。根据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设计,确立中国律师庭外言论规则体系要考虑以下因素:应当调整个案言论和一般执业言论;律师言论规则应当兼顾保护言论和限制言论;在全面考虑我国实际的前提下,律师言论规则可以参照国际规则和域外规则;律师言论规则要符合规范体系化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需要。我国应对律师言论规定不得“损害律师职业伦理”及不得“损害审判秩序”的无害原则,并在这一基本原则前提下,体现无害原则的五个派生规则,其中适用于狭义律师庭外言论的有四大规则。这一规则体系结构完整、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安全港规则从正面规定律师言论中可以发表的无害言论的基本范围;回应权规则确立律师有条件的发表突破安全港规则的言论范围;真实性规则、保密性规则确立了律师言论的禁区。这一规则体系的内容上,保护性规则与禁止性规则相贯通、主体性规则与配套性规则相关联、常态规则与例外规则相结合,是保护全面、限制适当的律师言论规则体系。第三章,律师庭外言论的安全港规则。律师庭外言论的安全港规则是指在禁止律师发表可能会对其代理之案件的审判程序造成重大损害的庭外言论的同时,赋予律师可以谈及部分内容的权利。确立律师庭外言论的安全港规则不仅有利于保障人民司法知情权和监督权,还有利于保护律师执业权利,使得律师们可以正确把握庭外言论的界限。我国律师庭外言论的安全港规则内容应当包括律师公开诉讼流程信息、律师公开证据线索帮助、律师公开错案申诉信息等。律师在法庭之外发表上述言论是安全的,不应当受到处罚。第四章,律师庭外言论的回应权规则。回应权规则是指律师可从常理出发,对控方不当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言论进行回应的权利。律师回应权的理论基础是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等原则、新闻媒体的平衡报道责任和被报道人的媒体回应权。适用该规则的前提是控方已经向社会公众发表了不利于当事人的言论,限度条件则是回应言论以足够平息当事人当前受到的损害为限。律师回应权涉及的言论范围通常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律师公开证据回应控方公开证据的行为;二是律师公开辩护观点回应控方不利宣传;三是裁判后律师辩护词公开回应起诉书公开。第五章,律师庭外言论的保密性规则。律师的泄密行为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泄露国家秘密;二是泄露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三是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四是泄露其他案件信息。对律师泄露国家秘密、泄露个人隐私、泄露商业秘密、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的,既可以进行行政处罚、行业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律师泄露其他案件信息行为,不涉及上述犯罪的,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和行业纪律处分。如果律师发现“委托人和其他人”是过去一个犯罪行为的实施者、而司法机关正在进行对他人的错误追诉,法律应当遵循利益权衡原则、避免纵容冤案发生,我国立法应当将上述情况增补为律师执业保密义务的例外。第六章,律师庭外言论的真实性规则。律师庭外言论真实的要求是其基本义务之一,它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其一,我国律师具有双重的角色定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是其职责之一,因此言论真实是其基本义务;其二,言论真实义务既是律师遵守诚实信用的价值取向的应有内容;其三它也是维护司法权威的必然之选。因此,言论真实义务也是一项通行的国际准则。日本、法国等国的言论真实义务主要体现在律师的广告宣传中,我国立法也包括该规则。当前我国刑法中涉及谣言的犯罪有九个罪名。以上罪名中使用了“谣”“谣言”“虚假信息”“虚伪事实”“捏造事实”等名词,所涉及的言论或者陈述的事实含义相同,谣言与虚假信息是同义词。认定谣言的关键是主观故意。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是法条竞合关系,后者的罪名应当确定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紧急状态信息罪”。诽谤罪中应当平等保护公职人员和普通公民。第七章,律师庭外言论的管理模式。国际准则规定了律师庭外言论的基本要求,但并没有规定律师庭外言论的监管方式。从各国法律来看,域外国家规定了两种律师庭外言论的监管方式:英美国家的事前缄口令+事后处罚模式,大陆法系及混合法系国家的事后惩罚模式。基于监管到治理的变革,建议中国对律师庭外言论采用综合治理模式,治理措施包括事前告诫、事中“停止传输”措施、事后删除与责任追究措施。完善我国律师言论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明确律师言论边界、事前制止措施应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应当为过滤或者删除律师言论措施提供救济手段、允许对律师行业纪律处分进行司法审查。
其他文献
我国检察机关2015年开始施行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改革,2017年所属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转隶至监察委员会,检察机关的法律属性、职能定位和职权配置如何重新厘定值得研究。同时,检察员额制、以审判为中心、认罪认罚从宽等多项改革带来的“叠加效应”,也对检察机关履职的能力与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时期,检察机关急需优化机构与职能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检察职能体系。围绕批捕权与公诉权这两项核心检察职权,
学位
互联网已成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便利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能否适应和引领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网络内容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属性和意识形态特征,影响着网民群体的认知和行为。网络内容治理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网络空间主体切身利益,其效果如何直接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对外援助法律制度的构建问题。文章通过对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欧盟,以及主要对外援助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的对外援助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就对外援助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予以论述。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对外援助法律制度的演进脉络、主要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结合中国对外援助的实践,分析中国对外援助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总结中国对外援助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本文研究的对外援助主要是官方对
学位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知识溢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知识溢出逐渐成为影响中国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都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区域发展差距与各区域的产业份额以及产业结构是分不开的,而产业份额和产业结构又受到空间知识溢出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空间知识溢出作为研究主题。从现有的理论研究出发,新经济地理学
学位
在刑法分则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主要特征是立法者将帮助行为作为正犯行为予以直接处罚,而非借助共犯原理结合有关正犯罪行进行论处,本文称之为帮助行为正犯化,亦有学者将其命名为帮助犯正犯化、拟制正犯或者帮助型正犯。帮助行为正犯化具有免于证明正犯行为、犯意联络、正犯结果的特点,能极大提升刑法规范的规制范围与能力,在打击犯罪、保护法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破坏共犯体系、过度挤压公民个人自由空间风险
学位
<正>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外语教研室以及1981年成立的外语系,2003年改系建院。学院现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公共外语教学部、剑桥商务英语考试中心、福州大学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翻译研究所、外语类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翻译实践中心。英语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专任教师125人,其中正副教授45人,具有博士学位
期刊
刑事诉讼制度的正当性关乎到该制度的运行基础和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根基,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日后完善和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本质上是一个主观问题,难以通过外在的客观条件判断,而目前我国对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保障尚停留在以客观条件判断主观意志的层面。虽然通过程序性的保障和公权力机关的义务履行能够最大程度的
学位
法理与法制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现实国情的产物。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的现代化成为必然,这就必然地要肯定西方或者说现代的法理与法制,同时也意味着要否定传统的法理与法制。但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不应是完全、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这应是一个资产重组、返本开新、综合创新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视域在古今中西之间来回斟酌掂量、反复权衡忖度,对古今中西的法理与法制予以打破重组,在摒弃其过时内容的同时提炼出其中
学位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当代中国城市依照“市-区(县)-街道(镇)-社区”的层级结构进行划分,社区成为城市的构成细胞,是社会治理中“基层”的实际落脚点。社会治理活动在社区内具体展开,社区也成为观察社会治理过程、分析社会治理结构的真实窗口。与西方语境中的社区不同,中国社区首先是指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治理单位,而后才是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行动场域。这一区分决定了理解中国社区及社区
学位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将人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实现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巨大飞跃。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党在国际人权事务上,受到西方人权话语打压。事实上,党的人权话语有着雄厚的历史积淀,只是未能充分挖掘和传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正在重塑现代人权话语体系,重新分配各国对人权事务的话语权。本文以“生存权与发展权:中国共产党人权话语的构建与传播”为题,旨在研究中国共产党有关人权的重要论述及实践的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