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孝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ch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善孝为先”。①孝文化源远流长,孝不仅仅是作为家庭伦理道德的标准存在,从家庭伦理出发,把人与人之间的亲亲之情推及至整个社会和国家,正所谓:小孝治家,大孝治国。在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将传承孝文化教育上升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完成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传承和升华。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发展、演变、内涵以及当代的价值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研究课题。大学生群体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社会主之核心价值观,打造新时代祖国的人才力量是一个有潜力且值得研究的方向。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个部分正确认识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在这个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对孝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以及当代价值进行一个宏观的论述,第二节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与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层面”上赋予了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为传承和发展孝文化提供了文化价值观上的指导、标准和路径。第三,论述大学生开展孝文化的必要性,从健全人格的塑造、和睦家庭的构建到社会主责任感的培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上,孝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爱国观、敬业观、诚信观、友善观的培育。第四个部分,结合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阐述当代大学生传承孝文化的现状。有传承就有缺失,正确认识如今孝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探寻孝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当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压力,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充斥,以及网络的“双刃”作用,都是造成大学生在孝文化教育方面缺失的因素。最后一个部分,就是探寻传承孝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方法和途径。结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料条件,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大众传媒的引导以及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孝文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环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新的时代,作为未来祖国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正确认识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传承孝文化,进行孝文化教育,努力推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其他文献
寻衅滋事罪这一罪名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第293条,这一罪名是从1979年刑法中的流氓罪中演变出来的,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在本罪的认定上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对寻衅滋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至今仍影响着世界大部分的人群,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都有影响。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转型尚未完成的当下,多元
近几年来,分布对象技术引起了一些从事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者的注意,他们试图利用分布对象技术的封装、易于扩展和复用的特性,构造易用的、可复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分布对象结
随着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家长的教育权利的保障和实施成为一项被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教育权利主要集中在对国家、学校、学生的教育权利的研究,而对家长教育权利的研究很比较有限。但随着近年来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社会消费的个性化趋向,家长教育权利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择校”、“就近入学”和“家校合作”等现实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而社会各界
学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活动已经不再注重表层的成绩分数,而是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就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能够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