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个有意味的存在。丁玲的为人与作品,都属于具有阐释价值的复杂现象。丁玲研究是个棘手的批评课题,因为历史和现实掩盖了太多的真相。单纯从“社会革命”的角度,或者单纯用“去政治化”的批评策略,都无法真正接近丁玲及其作品的本体。 本文以丁玲的每一次转折为突破口,从丁玲的矛盾心态和性格变化入手,体味丁玲心灵的痛苦和情感的煎熬,重新评价丁玲的一些重要作品,尤其是延安时期的作品,以期达到尽可能真实和深入地认识丁玲的目的。 全文共分三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自由与革命:矛盾中的艰难抉择。丁玲第一次左转,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和艰难的抉择。她最终的选择,是由其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决定的。该章结合现代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走向革命,并接受革命一元化思维和真理观的现象,深入理解丁玲这一转变。并分析文本《韦护》中丁玲的革命意识形态取向和文本体现出的情感和个体生命的存在等重要意蕴的对立,以体会丁玲的内心矛盾及艰难的嬗变过程。 第2章:文学与革命:造就“别样”的复调言说。延安时期丁玲内心仍处于矛盾焦虑的状态。这种矛盾交错的心境和思想心态造就了丁玲小说难得的复调性。这一成就与丁玲作为“自我实现”者的独特人格以及她怀有政治使命感的同时能够自觉尊重艺术规律的创作态度密不可分。 第3章:剖析与反思:丁玲之矛盾人格和心态。晚年“两个丁玲”矛盾分裂,以及丁玲最终也无法突破束缚,完成自我超越,这是丁玲自身的局限(理论的缺失、对革命的信仰化和封建文臣心态)所致,也是丁玲日益世俗化的结果。 丁玲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焦灼的状态,但这种矛盾是辩证的矛盾,即对立的统一。细细体味和研究丁玲的痛苦与挣扎,才能还原一个鲜活、细腻的丁玲,才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才会为她西西弗斯般奋战不息的精神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