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对园林意境起源和发展脉络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梳理,用发展、联系的眼光看待目前我国的园林景观意境效果,发现现存研究中园林意境的营造途径研究局限于文化角度,仅体现园林意境营造的外在因素,多集中在园林美学范畴、造园艺术、历史文化等方面,从古典园林、居住区、寺观等园林景观的切入点较多,与人在环境中的感知牵涉较少。人在环境中的需求与感知是更深入的内在因素,可从使用者需求的角度着手,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探讨研究。本文从园林意境营造理论、途径、设计案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理论层面,整理了与园林意境营造相关的需求层次理论、环境心理学、园林文化、园林美学的理论内容,并阐述了这些理论与园林意境营造的关系;途径层面,从内外因素着手,从人的需求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涉及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精神层面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以及涉及物质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的诗格、画理、典故、风俗、道德、宗教,总共11种意境营造途径;案例层面,根据前文需求角度和文化角度所提出来的园林意境营造途径,设计了2019北京世园会浙江园室外展园的园林意境。本研究创新性结合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来探讨园林意境营造,有利于孙筱祥先生提出的“三境论”内容的补充和丰富,有利于构建适用于现代的中国特色园林意境营造理论体系,为园林意境的解读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园林景观需求的矛盾,对于如何利用园林资源、文化内涵、人们对园林意境的偏好等,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园林意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协调环境生态与园林造景、历史与文化传承、社会现实与精神需求等各方面的联系。在进行园林意境营造时,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应该统筹兼顾。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貌,在满足使用者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营造富有特色的园林意境,结合新时代人们精神方面的追求,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及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