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半数以上的财富,为数亿人民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广大中小企业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却难以获得资金资源的支持,融资难问题仍然是阻碍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瓶颈,而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银企之间信息的非对称。为此,研究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构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特点的指标体系,建立适用的评估模型,对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在前面的几个章节,文章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征以及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现状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在后面的几个章节中,文章基于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搭建评估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指标体系,摒弃指标重复繁琐的弊病,与时俱进考虑能够反映企业信用质量主要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在指标体系中引入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研发支出/总资产)以及反映股权结构的指标(股权性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反映财务状况的“有形资产负债比率”、“营业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生命周期的“(最近年报年份-成立年份)”和“股权性质”以及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研发支出/总资产”等变量对模型的影响显著,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判别能力,在现阶段条件下对中小企业信用质量评判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见,构建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和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型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能够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判别中小企业信用质量提供一种科学而又简便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