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始编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的《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是研究清代蒙古史必不可少的基本史料。时至今日,该史料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称呼,如《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功绩表传》、《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钦定蒙古回部王公列传》、《蒙古王公表传》,《王公表传》,甚至可以直接称之为《表传》。长期以来,国内外史学界将《表传》广泛应用于他们的研究领域,对该书的史料价值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在蒙古国,人们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编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的《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是研究清代蒙古史必不可少的基本史料。时至今日,该史料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称呼,如《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功绩表传》、《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钦定蒙古回部王公列传》、《蒙古王公表传》,《王公表传》,甚至可以直接称之为《表传》。长期以来,国内外史学界将《表传》广泛应用于他们的研究领域,对该书的史料价值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在蒙古国,人们还没有充分利用《表传》。乾隆四十四年始由管千真编著,乾隆四十七年(1782)始由祁韵士续著。乾隆五十三年(1788)以汉文撰写完成后编入《四库全书》。然后,从乾隆五十四年始初次续写《表传》并于乾隆六十年(1795)完成由武英殿出版满、蒙、汉三种文字刻印本。在内容方面,《表传》包括外藩蒙古、回部、藏族等少数民族王公们的世袭、晋升官爵、奖惩以及世袭次数等内容,又包含了蒙古众部落的地域、边界、行政组织已及归附清朝世袭封爵的汗、王、贝勒、贝子、公和台吉传以及满清皇帝的职务等众多内容。编写《表传》的主要文献资料由外藩蒙古、回部、藏族等少数民族领地的王公们的呈文、抄件,内务府所藏之《红本》、《实录》,理藩院所藏外藩蒙古、回部、藏族等少数民族部落王公的世袭谱及收藏于喀尔喀王公手中的家谱等等。因此,《表传》的历史资料不仅有直接的来源而且在内容上比较丰富。虽说《表传》利用了第一手资料,但是是加以编修而成的。《表传》先用汉文写成,后译成满文,又译成蒙古文。另外在较长的时间里由不同史官编修,因此,存在着不少遗漏,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乾隆六十年(1795)武英殿刻印汉、蒙本,研究关于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及车臣汗部的相关错误记载,如关于土谢图汗部边境的产生,王公源流及札萨克世袭、加官进爵、生死年代等内容记载的都不甚准确。2011年,笔者在蒙古国发表《关于<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一文,文中指出古代蒙古人关于一年四季和喀尔喀王公之源流等问题的错讹。在2016年写成的《纠正<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之几处错误记载》一文中订正了土谢图汗部王公之源流和某些错误的记载。在本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运用以上论文和下面的主要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纠正了一些错误之处。在这里主要利用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大清内阁蒙古堂档案》、《理藩院满蒙文题本》、《实录》、《大黄史》、《阿萨拉克齐史》、《蒙古源流》和《土谢图汗部王公谱系》等文献以及其他相关的史料。
其他文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草原之声”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内蒙古首家面向蒙古国听众的对外广播。自2013年3月1日开播以来,以蒙古国官方语言喀尔喀蒙古语向蒙古国听众播出新闻讯信息和专题节目,用蒙古国人熟悉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草原之声”广播坚持对外宣传“三贴近”原则,更加努力使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做到贴近蒙古国听众的思维方式和收听需求。论文有导论,主体,总结三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
本文主要围绕内部具有不连续性Sturm–Liouville算子展开研究.微分算子是线性算子中有着非常深刻应用背景的一类无界线性算子.数学物理及其它应用科学中许多问题都可归结为确定微分算子的特征值和特征函数以及将任意函数按特征函数展开成级数(或积分)的问题,其中很多实际问题,例如具有叠层的热传导问题、带有结点的弦振动问题、势函数是广义函数的微分算子等,都可以转化为内部具有不连续性的微分算子问题.广为
研究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全量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厌氧—好氧—MBR—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经长时间回灌的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混凝"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原液COD的去除率约为30%~53%;氨氮的去除率为20%~23%,约从2 000 mg/L下降至1 600 mg/L,随着氨氮的去除,总氮呈相应的下降趋势;"混凝"预处理并没有增加原液的电导率,甚至出现6%~16%的降低。对原液进行1
分块算子矩阵是以线性算子为元素的矩阵,近年来分块算子矩阵的研究在算子理论领域中非常活跃.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讲,分块算子矩阵理论的研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学位论文主要考虑分块算子矩阵的共轭算子和谱,内容包括分块算子矩阵的共轭算子、无穷维Hamilton算子的共轭算子、分块算子矩阵的本质谱和Weyl谱以及无穷维Hamilton算子的本质谱和Weyl谱等.首先,研究了有界2×2分块算子矩
本文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广播《农牧民之友》栏目为研究对象。《农牧民之友》栏目自1956年开播以来已有60年的历史。因为当时的存储设备还没有得到普及导致现在无法获取以前的节目录音,所以本文只能通过分析研究新世纪以来的样本了解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本文由绪论和三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原因,意义,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了《农牧民之友》栏目的历史和现状。第二章具体分析《农
蒙古人在长期狩猎、放牧的过程当中,通过细致地观察野生动物的外表、生活环境、习性等来给它们命名。通过研究蒙古语中的野生动物名称的由来及种类、词义及形成结构来探究我们民族文化思维的特点,并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论文以搜集的蒙古语中1682种野生动物名称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语言描述法、数据分析法并结合语言理据学、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学科,从野生动物名称的种类、结构特点、语义基本体系和蒙古文
目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日本科研人员在2000年发现并创立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LAMP需要4~6个引物,在60℃~65℃恒温条件下,经过30~60min后,可将少量核酸扩增至千百万份。虽然目前检验病原体核酸的方式有很多,比如PCR,q PR,NGS,适配子等,但是LAMP仍因为其所需设备简单易得而脱颖而出。但是LAMP有一个缺点:假阳性率高。这是因为环境污染和引物二聚引起的非特异性扩增。
认知语言学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到现在为止已成为语言学最热门学科。它的出现不仅对语言学领域带来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还通过认知这一窗口观察到了人类大脑活动,并促进了认知科学自身的发展。延伸出神经语言学等新兴语言学领域。本论文沿着认知语言学热潮对蒙古语最有标志性的语法特点元音和谐和多年成为当代蒙古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的蒙古语词重音做了词汇识别研究。蒙古语论著中已有些许利用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蒙古
《哈木尼堪蒙古语研究》一文是对生活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苏木哈木尼堪鄂温克人所使用的蒙古语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成果。以往国内外专家学者用哈木尼堪语来命名并进行过一些研究,但系统性研究甚少。因此本人基于多次到哈木尼堪鄂温克人所在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并利用有关专家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哈木尼堪蒙古语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本论文由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结论、参考书目、附录等内容组成。导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民族文化意识的回升蒙古文期刊的种类开始增多,除了自治区和各盟市公开发行的蒙古文期刊之外,蒙古文内部期刊也陆续出现。这些蒙古文内部期刊的种类多,内容丰富,地域特征明显,是蒙古文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旗县内部期刊也是外人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风俗、人民生活的窗口和媒介。并有将这些历史文化、习俗、传说等用文字记录下来传承子孙后代的作用。本论文对赤峰市《美丽富饶的阿鲁科尔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