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的磁共振波谱代谢产物的变化及利用有价值的变化评估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1、有肝穿结果的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45例(经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后),分别行3.0T磁共振1H-MRS及31P-MRS扫描。1H-MRS研究中将患者分为无脂肪肝组、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及重度脂肪肝组。重建1H-MRS谱线获得水峰峰值、水峰峰下面积、脂峰峰值、脂峰峰下面积,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水峰和脂峰的波峰值之比、波峰下面积之比。与病理比较,分析以上参数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31P-MRS研究中将患者分为轻度肝炎组、中度肝炎组、肝硬化组,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重建31P-MRS的波谱曲线,获得从左到右PE、PC、Pi、GPE、GPC、γ-ATP、α-ATP、β-ATP曲线,根据各自峰下面积计算峰下面积百分含量。与病理比较,分析以上参数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2、将54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经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后)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1H-MRS及31P MRS成像。分别分析1H-MRS中水峰峰值、水峰峰下面积、脂峰峰值、脂峰峰下面积,水峰和脂峰的波峰值之比、波峰下面积之比的变化。及31P-MRS的代谢产物(PE+PC)/(GPE+GPC)变化。结果:1、45例有肝穿结果的患者中,1例1H-MRS未成功,44例成功病例中脂峰、脂峰峰下面积在无脂肪肝组与中度脂肪肝组之间、无脂肪肝组与重度脂肪肝组之间以及轻度脂肪肝组与中度脂肪肝组之间、轻度脂肪肝与重度脂肪肝组之间、中度脂肪肝与重度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脂肪肝组与轻度脂肪肝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水峰值比、脂/水峰下面积比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31P MRS未成功,39例成功病例中(PC+PE)%及(PC+PE)/(GPC+GPE)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PE)/(GPC+GPE)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54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脂质的峰值、脂质的峰下面积、脂/水峰值比和脂/水峰下面积比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PC+PE)/(GPC+GPE)比值在治疗组抗病毒6月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在抗病毒治疗应答组,(PC+PE)/(GPC+GPE)明显下降,病毒学无应答组,(PC+PE)/(GPC+GPE)比值类似于治疗前水平。结论:磁共振波谱可以用来提供肝细胞代谢水平的信息。1H-MRS可以定量评估脂肪沉积程度,31P-MRS可以准确反映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应用1H-MRS及31P-MRS可以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及脂肪沉积程度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