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多元胺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和缓蚀机理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ysshu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相缓蚀剂是防止大气腐蚀的主要材料,但由于现有的应用于实际的气相缓蚀剂毒性较大,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大.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气相缓蚀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根据Mannish反应设计合成了四种缓蚀剂:双哌啶甲基脲、单哌啶甲基脲、双环己胺甲基脲、单环己胺甲基脲,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其结构.通过传统的方法对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挥发减量实验表明,单哌啶甲基脲是一种蒸汽压中等强度的气相缓蚀剂,而双哌啶甲基脲、双环己胺甲基脲、单环己胺基脲是蒸汽压较小的气相缓蚀;气相缓蚀能力的结果也说明了挥发减量的结果;气相甄别实验和半封闭甄别实验的结果表明了缓蚀剂的平均缓蚀效率的顺序:双哌啶甲基脲>双环己胺甲基脲>单哌啶甲基脲>单环己胺甲基脲.采用了极化曲线研究了四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由弱极化区的极化曲线的结果计算出瞬时缓蚀率的顺序为:双哌啶甲基脲>双环己胺甲基脲>单哌啶甲基脲>单环己胺甲基脲.强极化区极化曲线表明双哌啶甲基脲、单哌啶甲基脲、双环己胺甲基脲为阳极抑制为主的混合抑制型气相缓蚀剂;单环己胺甲基脲是混合抑制型气相缓蚀剂.模拟大气腐蚀水中的电化学阻抗谱表明,缓蚀剂的加入阻抗谱仍为一个时间常数,且使电荷转移电阻Rt增加很多,这表明缓蚀剂对金属的腐蚀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阻抗谱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表明,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存在吸附和脱附两个过程;阻抗谱随温度的变化表明,双哌啶甲基脲相对于双环己胺甲基脲更适于低温使用.模拟大气腐蚀薄层电解质的阻抗谱表明金属表面缓蚀剂吸附以后,Rt增大,Q减小;成膜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在侵蚀性介质的作用下,气相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膜是不稳定的,说明气相缓蚀剂应在密闭空间和半密闭空间中使用,并且提供合适的补膜浓度.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表明:含有缓蚀剂的水溶液浸泡的碳钢试片浸泡一定时间后,粗糙度仅为空白试片的2.69﹪~2.89﹪.原位气相缓蚀剂挥发的AFM实验证实了气相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其缓蚀机理为Fe分别和N、O发生了化学配合,其中双哌啶甲基脲和双环己胺甲基脲配合以后形成了两个六元环;单哌啶甲基脲形成了一个六元环;而单环己胺甲基脲吸附的分子大约有30﹪的形成了一个六元环,另外70﹪的N原子与Fe发生了物理吸附.
其他文献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处理稀土氧化物,我们成功地利合成了稀土氢氧化物中La(OH),Pr(OH),Sm(OH)的纳米棒、Eu(OH),Gd(OH),Tb(OH),Dy(OH),Ho(OH)和Y(OH)的纳米管、Tm(OH),Yb(OH)的
氢氧化镁主要用作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具有无毒、抑烟、阻燃效果好等特点.本文以氯化镁为原料,通过微观混合反应体系制备纳米级氢氧化镁阻燃剂;研究内容涉及纳米氢氧化镁制备
本文通过氢氧化锂(LiOH)、氢氧化钠(NaMA)和氧化锌(ZnO)与甲基丙烯酸(MAA)在同橡胶混炼过程中“原位”合成不饱和甲基丙烯酸锂(LiMA)、甲基丙烯酸钠(NaMA)增强过氧化物硫化
近年来,可溶性聚合物支载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组合化学、平行合成等领域。这种液相合成技术兼具了传统的溶液相有机合成化学(如反应活性高、反应时间短
本课题围绕ω-氟磺酰全氟酰基过氧化物的自由基反应展开,研究了它与烷氧基苯和含氮受物2-硝基丙烷的单电子氧化反应机理,还用它衍生的含氟氮氧自由基为自旋探针研究溶剂化的本
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当今的燃料电池通常是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材料,因此称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简称SOFC。在众多的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材料中,氧化铈为基掺
阐述了新型高效低耗选矿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应用效果,并对我国选矿厂选用新型高效低耗设备给出了建议。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e new high-e
吡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可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涂料以及材料科学等,也广泛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得到了医学界和有机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因此成
作为材料科学发展的先导,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是材料得到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的基础.如何探索发展纳米材料设计与合成的新途径、新方法,始终是纳米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
目前已工业化生产的质子交换膜(PEM)主要是全氟磺酸膜(Nafion膜)和聚苯乙烯磺酸膜这两大类。然而Nafion膜存在合成过程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聚苯乙烯磺酸膜由于稳定性差、使用寿命